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红头文件”不是法

04.12.2014  15:01
              年收入低于10万元不让当村官、要求所有官员统一手机彩铃、公务用车必须购买本地某品牌……这些让人惊讶的要求,竟然都出自庄重严肃的“红头文件”。 
              近年来,由于对制发“红头文件”的约束、监督不强,一些政府部门、单位或者受利益驱动,或者缺乏法治意识,出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饱受诟病的“红头文件”。有的部门利用“红头文件”堂而皇之地揽权,有的部门用“红头文件”推卸责任,一些违法的政策措施随之出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专家纷纷表示,这将有助于用法治手段遏制乱发、滥发“红头文件”行为。 
              其实,按照我国立法法规定,只有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才有权制定、颁布相应名称的规范性文件,即“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据此,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外,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政府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权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部门往往采取制发“红头文件”的方式替代地方性法规、规章,以此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其实,“红头文件”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只是与地方性法规、规章等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相比,“红头文件”由政府部门、单位自行制定、发布,主题往往是围绕某一项具体工作、某一个具体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也更为广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力宇表示,一些没有立法权的单位、机关擅自制发、滥发“红头文件”,不仅损害了我国的法制统一和权威,也给当地法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种文件都是违法的。 
              2011年,某地一县级政府出台了《某某区村镇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试行)》,规定集体土地上村镇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政府有权进行强制拆迁。该规定一出台,立即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由此出现暴力拆迁现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朱力宇表示,首先,县级政府并不具备地方立法权,拆迁办法本身就属于典型的“无权立法”,这种文件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其次,这份文件是典型的与民争利行为,地方政府出台规则为拆迁行为创造便利条件,不仅严重侵害了村民的合法权利,而且也给地方政府公信力和法治权威造成了严重破坏。 
              朱力宇认为,要落实“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这一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对于明显与上位法相悖的规范性文件,要依法撤销和纠正,从源头上规范立法性文件。另一方面,要严格禁止一些没有立法权限的政府机关单位随意印发“带有立法性质”的“红头文件”。 
              同时,违法的“红头文件”折射出法治思维的缺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不得在法律之外设定权力,不得作出没有法律依据的减损权利或者增加义务的规定。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的能力,坚守法律底线。”  朱力宇说,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快违法、过时“红头文件”的清理及废止工作,完善违法追责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维护法制统一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