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山深处淬炼技艺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进行生活的积累和艺术的提炼是文艺工作者需要始终秉承的创作原则。为让青年人才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用画笔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作为山东美术馆“大师引进工程”活动之一,2016山东省青年美术人才研修班特意安排了写生环节。10月24日至11月2日,研修班45位学员赴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太行山写生基地写生,以理论、实践结合的形式,提炼生活本质,涵养创作动力。
10月24日下午,当满载学员的大巴车驶入河南省林州市境内,天空飘起了小雨。车辆进入太行山区,山路蜿蜒,浓雾环绕,天渐渐黑下来。坐在前排的国画班学员张书魁开始担心:“这样的天,明天还能不能画?”本次研修班的青年学员多数是第一次来到太行山,许是老天眷顾,10月25日一大早,原本预报有雨的林州市太阳当空。学员们吃罢早饭开始向太行山写生基地深处进发。每到风景秀丽处,大家都会迅速下车,观察是否有理想的写生场所。终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走走停停,大家在太行大峡谷河流下游一个名为高家台的村庄停了下来。此处峡谷幽深,林草茂盛,兴奋的学员们先是用手机四处取景,而后觉得不过瘾,干脆取出画板,席地而坐画了起来。
除了令人兴奋的创作,研修班每隔一两天就会举行点评会。学员将作品按油画、国画分组,接受授课专家的点评。在国画组的临时写生展上,11幅作品格外惹人关注,它们或描绘高家台村的石屋,或刻画石板岩镇周围的山川,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均出自同一位学员田庆强之手。国画班授课专家、山东美术馆一级美术师张宏伟说,绘画的技法谁都能学到,但创作的角度、立意是他人没法儿教授的。这要靠学员自己不断苦练,坚持采风、创作,提升绘画技能。
10月27日,太行山深处的石板岩镇雨雾环绕,一场雨从前一天晚上便开始下,到早上也没有停。
学员住所三楼走廊西侧尽头是一处开放式阳台。吃过早饭,油画班学员张丽萍便找到了这处绝佳的绘画位置。她的对面是一半笼罩雾中、一半露出真容的大山。就这样,从早上到下午,在寒风中,张丽萍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整个写生。“昨天的点评中,授课老师宋齐鸣给我提了些建议。今天我便开始尝试改变,换个思路果真大有天地。”张丽萍感慨,写生不单是为了掌握技巧,更多的是能磨练自己的性子,让自己在面对新风景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文艺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需要在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不断向人民学习。太行山写生的日子里,学员们与革命老区的群众亲切交谈,带着思考和感悟在创作中提炼生活的本质。
10月30日,太行山写生第六天。国画班10余位学员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太行屋脊”。从山顶眺望,太行平湖宽广清冽,环山公路曲径通幽,漫山的绿树红叶将此处点缀得如诗如画。山坡上陆陆续续出现的梯田吸引了学员们的注意。梯田上,元大爷一家三口正在收红薯,由于今年收成不错,丰收的喜悦挂在老汉脸上。学员们上前与元大爷攀谈起来。这样与基层老百姓面对面的交流让学员们兴奋良久。国画班学员郑平表示,自己更加认识到艺术创作应该深入到群众生活的真理,创作者不仅要反映祖国大美山河,更要反映民族自信。
“青年美术工作者一定要牢记作品是立身之本。好的作品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与作者常年深入生活采风有很大关系。” 在“太行屋脊”,张宏伟和油画班授课专家、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宋齐鸣现场给学员们授课。他们告诫青年学员要坚定为人民而艺术的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山东故事,为推动齐鲁美术事业再创高峰做出新的贡献。
研修班策划组织方、山东美术馆馆长柳延春表示,写生不等于对现实的生搬硬套。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应该带着思考和感悟在创作中提炼生活的本质,寻找创作的动力,总结文艺的规律。祖国山河述说着历史,深入基层写生,不仅要为祖国山河立传,还要深入挖掘当地风土人情,描绘百姓日新月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