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一半利润都靠它 爆米花拯救了电影业?
电影院的爆米花是特许经营店里的主要商品,它的香味甚至激发了市场策略和食谱。
爆米花的历史很久远,它和电影联系在一起却是不久的事——这种味道与位置的共生关系挽救了大萧条时期几近崩溃的电影业。作者Natasha Geiling译 心随我动
为什么选这种特殊玉米?
大约8000年前,墨西哥类蜀黍(一种草本植物)中孕育出了玉米。能制作爆米花的玉米,实际上是一种内部疏松、含淀粉多,外部坚硬的玉米,因此加热的时候内部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它是中美洲最早培育的玉米品种之一。“它传到了北美和南美,但是就我所知,它只在南美存活了起来。”《突然出现的文化:爆米花的社会历史》的作者安德鲁·史密斯说。
最终,贸易把这种特殊的玉米品种带到了北美。“最有可能是北美的捕鲸者到了智利,发现了这种爆米花玉米,觉得它们长得很可爱,就在19世纪早期把它带到了北美。”史密斯解释。
当年电影院拒绝爆米花
爆米花玉米传到北美洲东部,便迅速扩散。尤其在马戏团、集市等娱乐场所,只有一处没有它的身影——电影院。
爆米花流行的一个原因就是流动性:1885年查尔斯·克里斯特发明了蒸汽爆米花机。机器的流动性使爆米花成为在户外体育赛事、马戏团或集市招待顾客最好的商品。
爆米花不仅流动性好,还不依靠厨房大量生产,这是其他膨化零食,比如薯条所缺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制作时的芳香。
然而,电影院此时还不允许街边零食进入。
“电影院不想和爆米花沾边,”史密斯说,“因为他们想要模仿剧院里的一切,铺设了漂亮的地毯,不想爆米花碎末掉到上边。”电影院努力吸引有文化修养的观众。
电影院老板开始坐不住了
1927年有声电影诞生时,电影院面向更广大的群众开放。到1930年的时候,每周的观影人数达到了9000万。巨大的人数创造了更大盈利的可能,更何况电影的声音可以盖过零食。但电影院老板依旧犹豫把零食带进影院。
大萧条时期为电影和爆米花创造了绝好机会。一包爆米花5-10美分的价格是大多数观众能消费的。对于承包商来说,10美元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于是街边摊贩买了爆米花机,在电影院外,向观众售卖爆米花。
早期的电影院没有建造合适的通风设备,不适合早期的爆米花机。但越来越多的观众携爆米花入场,电影院老板也心动了。他们把电影院大厅租给小贩,允许他们卖爆米花。
最终,电影院老板意识到如果自己来卖的话,更赚钱。
有爆米花机的影院利润上升
1935年,电影院生意低落,“但那些开始提供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都幸存了下来。”史密斯说。
例如,达拉斯的80家连锁电影院里安装了爆米花机,但拒绝在最好的5家影院里安装,他们认为卖爆米花不高级。两年内,有爆米花机的影院利润上升,没有的利润下降。电影院老板恍然大悟,于是他们都安装了爆米花机。
到1945年,爆米花和电影的关系非常牢固:美国消费的半数以上爆米花是在电影院。在电影开场前,电影院为特许经营商店大做广告,吸引观众去大厅买零食。其中最出名的要数1957年上映的一段40秒长的广告“一起去大厅吧”。
2000年,这段广告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藏。
电视让爆米花萎靡过一阵
即使有这些市场策略,20世纪60年代,电影院还是发现爆米花销量下降了,原因是电视的发明。
“20世纪50年代时爆米花业萎靡,因为人们逐渐开始在电视上看电影,而不再去电影院。”史密斯说。
爆米花在家里吃得不多,主要因为在家不易制作。为了减轻这一负担,一项新产品问世了——EZ Pop,商家宣传为“无所不包的爆米花机”,只要将其放到炉子上就会自动制作。
在EZ Pop之后,Jiffy Pop,有着相同原理的著名家庭自制爆米花机也问世了。
20世纪70年代,微波炉在家庭里越来越普及,现在,只需按下按钮,就能在家享用爆米花了。
为什么是黄色爆米花
经济大萧条之前,大多数售卖的是白色爆米花——黄色爆米花玉米那时还没大规模种植,价格也是白色品种的两倍。
但电影院更喜欢黄色爆米花玉米,因为可以爆更多,而且黄色给人以涂黄油的错觉。人们习惯了黄色爆米花也就不愿购买白色品种,要求买“看起来和电影院里一样的”。
爆米花像仪式一样重要
爆米花成本低而售价高,是电影院的主要利润来源。电影院获得特许经营店85%的利润,而这占电影院总利润的46%。
近些年,高档影院在全国兴起,商家也重新发明爆米花零食的模式。iPic电影院,拥有九家高端电影院分店,它的首席执行官哈米德·哈什米说:“想一想去看百老汇现场演出,我们的影院提供那种感觉,观众在我们影院待的平均时间是4小时。”
iPic电影院还向顾客提供爆米花,但是他们的中心转向提供高档餐饮,诸如小面包干之类。
即使高档电影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哈什米也不认为爆米花会被淘汰。“爆米花是你能得到的最便宜的零食,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更像仪式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