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型 服务地调主战场
对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所来说,2016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攀西地区多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和“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3个二级地调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该所正式拉开了聚焦国家需求,投身地调主战场,由单一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研究向矿产综合利用与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二者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华丽转型大幕。
“我们过去的主攻方向虽然是矿产综合利用,但与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可以凭借我们多年来积累的传统优势,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相结合,对矿山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进行综合利用研究,提升我们在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能力。”该所所长、党委书记刘亚川颇有信心地说:“凡事应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我们在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优势就在于我们不仅能找到污染源,还能对矿产开发过程尤其是选冶工艺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来减少重金属污染和尾矿存放量,最大限度的减少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势而动创新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成都综合所就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地调局党组的重大部署,开始向矿产环境调查评价领域迈进的有益尝试。
2013年,该所按地调局统一安排,申报并承担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子项目——老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时间为2014年~2015年,选择川南地区为试点区域,开展典型老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总体目标是研究资源综合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老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建立矿山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川南地区试点经验,提出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扩大试点方案,编制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指南。
扬短避长乃兵家大忌。对一直致力于矿产综合利用研究的成都综合所来说,突然要向尚且陌生并无优势而言的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领域转型,在一些人看来无疑是“自寻死路”。
善谋者谋势。而在成都综合所决策层眼里,这看似是一招险棋,实则是一招妙棋,是一个锻炼队伍、开拓新市场的机会,更是一个如何把传统优势转化提升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大胆尝试。
其实,作为成都综合所的“掌门人”,作为一个从事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多年的业内专家,刘亚川比谁都清楚,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必然减缓,矿山企业也会随着矿业经济的持续低迷而陷入低谷,而为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成都综合所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坐等机会不如抢抓机遇寻找机会,在新的领域谋求新的突破!成都综合所以该项目为契机,以熊文良为领衔的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为班底,组建了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创新团队,开始了新的“创业”。
而随后的事实也印证了刘亚川当初的判断。自2014年以后,成都综合所过去依靠传统优势所赢得的市场项目,随着矿山企业的普遍不景气而呈现断崖式下降。
“现在的市场项目竞争异常激烈,有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低成本的恶性竞争。现在回过头来看,地调局做出的决策很有前瞻性,我们当初的选择也是正确的,符合国家需求和地调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刘亚川说。
借“势”而为谋突破
矿山是我国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区域之一,查明矿山生态地球化学现状,提出环境治理措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求,更是中国地调局直属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以说,对成都综合所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而对项目负责人、今年才刚刚32岁的邓杰来说,年纪轻轻就承担这样的一个创新项目,更是一个挑战。
“我是中南大学矿物专业毕业,以前重点开展稀土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一下子要转到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领域,当时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当时的情景,邓杰至今还记忆犹新,“为支持帮助项目组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所领导主持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并请专家一道来想办法出主意。”
作为成都综合所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所长,陈炳炎也是感触颇深:“开辟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新领域,这对我们所来说,不仅是创业更是创新,工作思路与原来完全不一样。子项目瞄准评价矿山环境的关键问题,提出矿山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和评价体系,并采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对矿山主要污染源开展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研究,提出针对沉积型硫铁矿的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指南(初稿),可为同类型矿床的类似工作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类型矿山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意义十分深远。”
实际上,对成都综合所而言,开展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还是具有其他单位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所多年来在矿产综合利用方面积累的经验,不仅能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调查评价,查明造成污染的原因及源头,而且还能从选冶工艺流程入手,提出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为使本次调查具有更强的推广意义,我们这次开展的典型老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是选择川南典型硫铁矿为调查区域。通过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明确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和矿山主要污染源,对典型污染源开展综合利用研究和浸出试验研究,以综合利用为手段,减少废渣排放,降低污染源中重金属含量,得到低毒废渣;以浸出试验为手段,确定影响废渣中重金属溶出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比综合利用前后尾矿中重金属释放量,建立综合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关系。”谈到该项目调查区的确定时,邓杰介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3点考虑:一是川南硫铁矿开发历史较长,由于过去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意识和技术不足,导致矿山周边环境已经遭受一定程度破坏;二是川南硫铁矿区域范围广,区域内人口数量较大,且当地仍蕴藏着相当数量的矿石,如果不及时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有可能危害附近更多居民的安全;三是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矿山环境问题,通过本次调查可为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提供今后工作方向,通过资源高效利用也可提升矿山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组把矿产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充分结合起来,从基础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三个层次入手,从区-面-点三级区域范围做起,采用科学合理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在明确评价要素基础上,对土壤指标、水样指标、植物取样指标,采取数据统计分析、地球化学图件、异常来源推断、评价指数计算等评价方式来进行综合评价。
“经过两年来的工作,通过总结子项目的经验和试验结果,我们取得了多项主要成果,确定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指标与方法,初步完成了调查区生态地球化学现状评价,提出了川南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案,提交了1处典型尾矿库尾矿中主要重金属的淋滤释放特征,初步建立了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技术指南。”邓杰激动地说,开展这项工作是一举多得,影响深远。过去硫铁矿企业只生产硫精矿仅能勉强保本,现在通过调查评价后,可以使尾矿中包括铁在内的许多重金属元素利用起来,增加企业效益,企业自然欢迎;尾矿综合利用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尾矿量,节约土地,政府也高兴;对尾矿中的重金属回收利用后,减少了对周边环境和土地的污染,当地老百姓也很拥护。
乘势而上促转型
谈到该子项目的诸多亮点时,刘亚川如数家珍地说,一是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相结合,对矿山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进行综合利用研究,将重金属元素的载体矿物资源化、减量化,明确资源综合利用对减少矿山重金属释放量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资源综合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的关系;二是提出适应于川南硫铁矿的“脱碳-浮硫-煅烧-细磨”工艺,可最大程度的提升产品价值,减少废渣排放量,对川南地区硫铁矿产业升级及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针对研究区特点,首次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开展了土壤采样方法试验,确定了适用于该地区此类土壤调查工作的最佳采样层位和粗加工粒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的采样指导;四是运用分形-多重分形方法对研究区元素富集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解,提出研究区元素富集分布的四层次地球化学场,为污染异常识别、污染元素甄别、污染发展趋势判定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五是详细论证现有国家标准等多种土壤污染判别标准在本地区的不适用性,提出针对调查区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和污染等级的计算方法,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土壤污染程度判别标准。
更重要的是,该子项目的实施,开辟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如何支撑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先河,拓宽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服务领域,提振了成都综合所聚焦国家需求和地调工作重点、转型发展的士气。
“下一步,我们要结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总结经验,提炼精华,尽快形成可以在全国所有类型矿山都可以推广使用的标准、规范,最终形成一个适应性更广泛的全国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指南,指导下一步的矿产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刘亚川说。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成都综合所转型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在近日举行的成都综合所五届十次职代会暨全体职工大会上,该所在理清地质调查工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定位和新思路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坚持认识新形势,促进观念转变;坚持适应新形势,促进队伍结构调整;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服务市场、服务矿业企业的三个根本转变,正式打响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战。
而地调局在项目支持上也十分给力。2016年,成都综合所一下子承担了“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综合地质调查”、“攀西地区多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和“青海大场金矿矿集区技术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3个二级项目,并于2月20日~21日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技术部分)进行了研讨和评审。对项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量、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以及预期成果、绩效管理、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等内容逐一进行了评审。
“尤其是青海大场金矿项目,对生态脆弱区的矿业开发很有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实施,对该金矿目前有无开采价值,开发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先进技术工艺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开采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陈炳炎表示。
事实上,对成都综合所而言,这样的转型非但没有丢掉传统优势和压缩发展的空间,反而进一步提升了传统优势,并为将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主动适应要比被动接受要好得多。以前我们开展矿产综合利用,只是抓住了矿山企业这个中间环节,而通过开展矿产地质环境调查,我们则可以参与到矿业开发的全过程。在开矿前,可以根据我们的调查评价,为政府及企业如何开发矿山、保护环境提供决策;在开矿中,可以根据我们的调查评价,找出污染源的迁移方式及处理办法,并采取先进的选冶工艺来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在关矿后,又可以依据我们的调查评价,查明污染源,对如何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提供方案。刘亚川最后表示,“有地调局党组的正确支持,我们的转型之路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