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创新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周五,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次奖励大会上,浙江省有8支科研队伍获奖,奖项等级最高的,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共同领衔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
1月8日的颁奖台上,郑树森院士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手中接过了奖状。这是浙江省医学领域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一等奖。
创新团队
30年不懈研究人工肝
作为全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科技进步奖的颁发总是针对那些颇具社会意义、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而“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研究的正是肝病。
中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我们国家有各类肝病患者1亿多人,各种终末期肝病患者800万人,像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这些终末期肝病,病情相当危险,病死率有80%。怎么认识肝病?怎么治疗肝病?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救回几百上千万人性命。
这样的世界性难题,要解决起来可并不容易,对于中国人来说,解决它们更有迫切性,中国每年新发肝癌35万,占全球总例数的55%。
“这样的全国难题,我们不去解决谁去解决?因此,我们确定了以‘提高终末期肝病诊治水平,降低重症肝病患者死亡率’作为团队的目标和方向。”郑树森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确定目标,不懈努力。”郑树森说,和所有科研工作者一样,在一个领域内的极度专注才是成功的前提,对于医学领域,临床加基础研究的结合更为重要。
从1986年开始研究人工肝算起,这个团队到现在已经研究了30年。
李兰娟:
建立李氏人工肝系统
上世纪80年代,李兰娟还是位年轻的主治医生,1986年的时候,李兰娟和同事们接收了一位女病人,她属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的暴发性肝衰竭,“黄疸很严重,嘴巴特别臭。”在那个年代,这属于医生们都不愿意接手的病例,接手了治疗效果也不好,毕竟死亡率高达八成。
但李兰娟还是接下了她。因为病人没有小便,李兰娟就给她做透析并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经过一个星期抢救,这个病人奇迹般地醒过来了,“我得到了启发,觉得人工肝的研究很有用。”
接下来,李兰娟和她的团队成员根据肝衰竭的不同病因、不同病情、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建立了“李氏人工肝系统”。
通俗点说,人工肝就是在体外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有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数字】
因为这个技术,医院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目前,全国31个省市300余家单位使用了人工肝,累计治疗肝衰竭10万余次。
郑树森:
提出肝移植“杭州标准”
人工肝能对付那些肝炎病症,可是如果肝衰竭直至坏死,要救回病人生命,只有肝移植。
肝移植是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因为技术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系数高,同时又涉及免疫学、影像学、病理学等众多医学领域,肝移植始终处于生命科学发展的最前沿。
1993年之前,中国的肝脏移植领域还没有人研究,这一年,郑树森院士将肝移植技术从香港带回来,国内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接下来,肝移植手术越做越多,郑树森院士也因此建立起了足够庞大的数据库,各种病例、各种情况下的特征因此而有了系统掌握和研究。
到了2008年的时候,这个研究推翻了过去国际公认的肝移植“米兰标准”。
所谓“米兰标准”,就是肝脏肿瘤直径在5厘米以下,才可以做肝移植,“但是按照这个标准,我国近50%的肝癌患者将失去肝移植手术的机会。”郑树森说。
根据他的临床经验和研究发现,肝癌患者是否适合做肝移植手术治疗,关键并不是看肿瘤直径大小,而是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恶性程度。
在大数据以及研究技术上,郑树森院士提出了“杭州标准”,更多人能因此得到治疗机会。
研究证明,“杭州标准”同样适用西方国家,排名全美前列的大型综合性医学研究中心——美国UCLA和克里夫兰医学中心高度肯定和认同“杭州标准”,成为“杭州标准”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
【数字】
到今天为止,该团队已经成功开展肝移植1837例,患者术后3年存活率居国际领先水平。
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达88%,3年生存率达78%。“杭州标准”使肝癌肝移植受者范围扩大了52%,让更多的肝癌患者得到肝移植机会。
今后除了治肝病
还将致力于控制疾病
“我正在做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李兰娟说,肠道菌群正常与否不仅影响着人体的消化系统,也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是肝硬化失代偿与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另外,肝硬化的机制、肝癌的机制,都将是团队的研究重点,“我们不仅是要治疗这些病人,还希望能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团队还计划赴泰国、蒙古等国家,为当地患者做手术。”郑树森院士说,这几年里,团队肝移植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向澳大利亚直播移植手术;到印尼做交流以及手术;为泰国皇家御医做肝移植……
“除了对手术技术的改进,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对于我们团队同样重要。”郑树森院士说,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有220多人,一大半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生力军,看看下面的数字就能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了:
团队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2位工程院院士,2位千人计划专家,4位长江学者,2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位传染病重大专项负责人,3位科技支撑项目负责人,一批973、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课题组长……
新闻+
浙大一院黄河教授主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也获得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所致的死亡率位居第一。这个技术就是针对这些人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病等多种疾病的唯一根治手段,但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移植患者3年生存率仍徘徊在40%~50%。移植后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干细胞供者来源匮乏,是目前全球移植领域最具有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
该项目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技术体系,使亲缘全相合移植组的5年生存率达77.2%,无血缘供者移植组和HLA半相合移植组分别达63.5%和60.8%,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