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之年 应有必胜决心

01.03.2016  16:39
        浙江在线03月01日讯   (裘一佼) 2月29日下午,4个城市和25个县(市、区)夺得2015年全省治水最高奖杯“大禹鼎”,登上了颁奖台。   “五水共治”披荆斩棘的日日夜夜,不光是这些“排头兵”,全省上下都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敢打必胜的信心、壮士断腕的勇气,着力于一件又一件实事的推动,着力于一个又一个环节的突破,治出了改善环境的新成效、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百姓点赞的好口碑。   掌声过后,意味着另一个开始。今年,不仅是“十三五”治水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开展“五水共治”的第三年,更是治水“三五七”行动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决胜之年。   水的流动,决定了它不会因为今天的考核结果而停滞。大禹治水十三年,终成青史之大业。“五水共治”第三年,也是各种问题和短板不断涌现之时,我们必须坚定必胜决心,持续发力、深处着力,全力夺取“五水共治”的新胜利。   治水新一年,发力在何处?从“五水共治”空间上说,农村、近海、下游平原是短板;从治理方法来说,流域治理、管理运行是短板;从治理方式来说,治水科技人才、科技对治水支撑作用是短板。目前查找出的7大短板,说明我省治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瞻前顾后、偃旗息鼓,必须精准发力,以不达目标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和劲头,强力推进。   治水新一年,着力于何处?全方位治水并无先例可循,浙江创新机制体制,已探出新路。但治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执着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和长效的制度。让“五水共治”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就必须健全落实建设管理、考核监督、多元投入、生态补偿、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体制机制,我们决不能有任何松懈、留任何退路,必须以翻篇归零的姿态,奋勇前进。   治水新一年,转型向何处?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互为表里,转型升级之功一日不成,水污染之害就一日难除;反之亦然,水污染之害一日不除,转型升级之功也一日难成。治水提供了倒逼转型升级的“独门秘籍”,对落后产能猛药去疴,破解多年久拖不决、久攻不克的发展难题,我们决不能畏葸不前、半途而废,必须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改革精神,高歌猛进。   治水是攻坚战,也是巩固战,更是持久战,我们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也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和耐心,更要有“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决心和行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的景致,必将遍布美丽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