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桥农民抱团取暖、组团销售赋能春耕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12日电(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庄向娟)“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春耕复产的脚步并未停歇。连日来,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的稻田里,农民们背着一台蓝色的播种机,为早稻播种作业忙碌着。这和传统的插秧、抛秧技术截然不同,构成一幅别样春耕图。
从插秧到播种,种田大户王耀勇已连续多年采用这种新技术。眼下,他将该项技术免费传授给了周边村民。他说:“疫情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挑战,但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粘得更牢了。”在抗疫情保春耕的关键时期,浙江农民纷纷抱团取暖、组团销售,赋能春耕复产。
“抱团取暖”抵御疫情影响
3月初,原来各干各的许多农户,更频繁地找到了王耀勇,请他帮忙。原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吃了不少“单打独斗”的亏。
因为疫情,政府出台了不少新政策,但由于散户种植规模小,享受不到规模化的种粮补贴。疫情严重的时候,粮食烘干和加工成了难题,找不到相应的服务。农资价格水涨船高,眼看着纷纷冒出的“团购价”,却没有自己享受的份。这一个个“红包”从眼皮底下溜走,农户们又着急又无奈。
王耀勇将这一情况向镇里反映,镇里再和路桥区农业主管部门商议后,决定让王耀勇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抱团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增强抗风险能力。
“别的不说,光这样一台播种机械,每人每天就可以播种80亩,是传统效率的四五倍。”王耀勇说,由于疫情和天气影响,早稻播种的时间比往年稍晚,必须抓紧时间,不然收割的时候容易遇到台风。一算“时间账”,播种机可谓起到了大作用。
农机的普及使用在合作社成立后立即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除了播种外,散户们还可以得到机耕、烘干、收割、飞防等农机社会化服务。而自从组了团,散户们拼团采购化肥,每吨可以便宜200元。飞防服务从每亩10元“砍”到7元……
如今,无人机盘旋在路桥水田的上空,既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们如今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艰苦的农田作业,更让散户们感受到了抱团的温暖。
“组团销售”带活一方水土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活动,让路桥蓬街的农户们笑开了花。富硒大米、甜香瓜、草编凉席、海鲜大礼包、野生桂花蜜……当地产的特色农产品组团集体亮相,瞬间在网络上汇聚起了“影响力”。
小番茄种植大户杨礼池直接尝到了直播甜头。他生产的红黄橙三色“吉祥三宝”小番茄,不仅被抢购一空,还带来了许多新订单。
“网络销售,已经占到我们总销量的20%。”杨礼池着实感受了一番网络的魅力。他告诉记者,近日一位来自宁波的客商开着车一路南下来到他的大棚,一口气采购了1470元的小番茄。
与杨礼池一样,王耀勇的富硒米也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在直播开始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我就准备了200袋大米,后来增加到500袋,也是几分钟就售空了。”王耀勇对网络销售的“凶猛”着实印象深刻。
如今,在王耀勇的合作社内,稻米加工设备连日运转着,原本几乎填满仓库的大米已经只剩下角落里的一小堆,优质大米一度供不应求……仅直播活动当天,就吸引了千余名网友同时在线“抢”货,总观看人数达1万多人。而这些,都离不开蓬街镇忙前忙后的统筹谋划。
记者了解到,当地通过农民信箱、路桥区农业用工物资供需信息平台等途径,帮助农户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抵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当地还协助开展农超双向对接,打通农户与超市之间的销售通道,助力农产品直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