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港口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专项行动抽查情况的通报

24.08.2015  00:11

  各市安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精神,根据《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立即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浙安委明电〔2015〕4号)的要求,省安委办于8月15日至8月19日组织省安监局、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省消防局等相关省级部门,成立五个检查组,由省安监局和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带队,每组聘请不少于四名专家,对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嘉兴等六个港口重点城市的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的总体情况       此次检查共抽查了六个港口重点城市以港口企业为主的53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六个城市的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的部署要求,及时认真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发生后,大部分企业能按照“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的要求,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关键设施和关键设备主动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活动。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经营基础仍然十分脆弱,此次检查中共发现隐患501条(见附件),有些隐患甚至触目惊心。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安全大检查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检查的面不够广,检查的内容不够细,对检查出的隐患督促整改力度不大;一些基层缺兵少将,导致大量基础性工作缺失,影响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成效。杭州大江东是我省重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基地,但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应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持续保持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切实将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       (一)规划建设问题。部分带储存经营危化品企业没有规划许可,未经正规设计、验收,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与员工宿舍贴邻布置,罐区、仓库与周边安全距离不足,消防没有通过审核及验收。             (二)超许可范围经营及超条件储存问题。部分企业超许可范围储存经营,超仓库类别储存;将危化品储存到非危化品仓库,不同品种的危化品未按要求分类存放;危化品仓库未设置对应化学品的安全标签,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罐区未设置“两牌一箱”。       (三)租赁经营安全管理问题。部分企业将码头、罐区租赁给其它的仓储经营企业,未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签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边界及职责。       (四)人员配备及培训问题。带储存企业从领导到员工普遍缺少化工专业知识,岗位操作人员及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知识掌握严重不足,大多数被抽查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岗位所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规章制度建立问题。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落实一岗一责,装卸等重要岗位缺少安全操作规程;涉及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编制及执行。       (六)设备实施管理问题。大部分企业罐区液位、温度、压力测量仪表损坏严重,可燃及有毒报警仪控制系统停用,报警仪未定期检定,现场装卸台、贮罐爬梯腐蚀严重,未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档案及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部分企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       (七)装卸管理问题。装卸岗位缺少操作规程,未按照要求对装卸车辆、驾驶员、押运员等要素进行检查及建立检查记录。       (八)应急救援问题。部分企业消防器材配备不齐全,管理混乱,同时存在罐区、仓库消防通道不符合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应急技能不足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认真抓好隐患的整改。各市要督促此次被抽查的53家单位,针对专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梳理,分解落实责任,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做到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措施和预案五落实,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        (二)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查处。并在作出查处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查处情况上报省安委办。       (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各市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立即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浙安委明电〔2015〕4号),并结合此次检查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做好辖区内其余港口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         附件: 被抽查企业的具体问题和隐患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