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品质活力幸福城 二十年创卫不止步
创国卫,对一座城市来说,是一条永无尽头的跨越发展之路。
早在1995年,兰溪便创成“浙江省卫生城市”,2013年,兰溪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高标准的系统工程,创国卫必须着眼长远,以全局性战略思维布局城市软硬环境、统筹城市发展与百姓幸福生活的关系。
对标创国卫标准,兰溪在城市建设、卫生、教育、交通等方面存在短板。作为省内知名的老工业基地,兰溪素有“小辽宁”之称,为数众多的国企,给城市带来了辉煌与荣耀,也留下了时代转轨的负重,兰溪财政负担和社保压力远大于兄弟县市,创国卫补短板,兰溪财政压力更为繁重。
“创国卫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里子工程,是建设‘产业振兴示范区、古韵风情旅游地、品质活力幸福城’的基础,创卫不是政绩工程,而是信心工程……”兰溪将创卫的国家标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确保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站在历史潮头,兰溪豪情万丈。
创国卫成为“担当追赶、沸腾兰溪”的重要力量,“绝对忠诚、敢打硬仗、勇于赶超、充满活力”的兰溪铁军,走出了兰溪特色的创卫之路:
建立健全市领导“十联”、网格化管理、多办联动、人大政协社会监督员、万名志愿者在行动、党员进社区登记等制度,集中开展十大创卫工程、二十大创建攻坚等活动,智慧城管、城乡园林一体化、建筑垃圾管理、大件垃圾处置、“问题井盖”管理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精品城市考核连续三年金华第一……
凝心聚力 下一盘全民创卫大棋
“举全市之力抓创国卫”,兰溪形成了上下联动、万众一心的创卫氛围。兰溪创国卫领导小组是创卫“总指挥部”:市长任组长,9位市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是主要成员,统领创卫全局,以此为核心,创卫上升为市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的中心工作,而一周晨查机制、每周三早7点带队检查创国卫工作、月度例会制度、市领导联系社区制度等机制,保障巡查、督查、交办、评优、问责等制度有效落实。
创卫涵盖面广,涉及部门众多,如何确保各部门共建共创,提升工作效率?配套机制的创新和活力释放是关键。
网格化管理体系覆盖全城。在建立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单位创卫和爱卫组织体系的同时,兰溪建立了由市领导兼任网格长、各共建共驻单位为责任单位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全市划为27个区块,市领导、乡镇(街道)、部门、社区分块到户,定时定人定责定岗,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全覆盖、无盲区”的工作框架网络。“千名干部进社区、洁美兰城创国卫”“千名干部下基层、三清三化三送”等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各部门联合作战常态化。严格落实创国卫项目领衔制、街道路长制,创卫办、六小行业办、气尘合治办、治水办联合行动常态化,兰溪铁军“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协同推进。
群众是创卫的源动力和根本保障,增强群众的创卫意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创卫的题中之义。兰溪各类媒体开设了创国卫专栏,“一街一品”创卫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互联网+政务、社交+创建等创新传播形式广泛运用,全民创卫风潮涌动。
市民林清华是云山街道天福山社区的志愿者,他在附近的小游园锻炼身体时,只要看到绿化带有垃圾或杂物,都会默默捡起,“多捡几次,别人看到这么干净,就不好意思扔了。”在他的带动下,小游园一直干净、整洁。类似的案例有很多,兰溪市民自愿上街劝导、进社区参与共建蔚然成风,涌现出商铺主动认领包干区、志愿者连续517天上街执勤等先进事迹,创卫文化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演化为兰溪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硬兼修 打一场环境提升战役
“我们不能把创国卫看成纯粹的任务,创国卫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让我们更加爱自己的家乡,更加团结,更加美丽!”一名创卫工作人员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得到广泛认同。创卫像审视城市全貌的放大镜,回溯历史欠账,健全城市配套服务功能;补足管理短板,整治城市秩序乱象,兰溪打响了轰轰烈烈的环境提升战役。
以创国卫为主抓手,兰溪大力推进山水城市建设,三江六岸亮化美化,两山一洲提档升级,16个城市精品公园建设……处处绿意盎然。面临城市空间资源紧缺的现实,兰溪最大限度地“见缝插绿”,从兰花社区到永进社区,新建的24个小游园覆盖所有社区,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四年来,城市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兰溪形象大变样:改造城中村308万平方米,脏乱差的红星、排岭、黄湓、下金等城中村干净整洁了,黄龙洞、枣树等老旧小区实现了有机更新;原来兰溪的养鸭区——兰湖,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5条断头路打通了,金角路、扬子江路等道路接连建成,新横山大桥、金建铁路、港航开发等交通大动脉相继落成,纵横交错的现代交通网提升了运输和出行效率。
如果说硬件设施彰显了城市的形象,那么现代管理水平则体现了城市的内在文明。创卫中,兰溪建管并重,城市管理不断攻难点、创亮点,探索出一系列创新实践。
针对长期困扰市容市貌的马路夜市、桥下煲庄、瓶装燃气实名制等老大难问题,兰溪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的决心,扎实推进门前三包、阳光餐车、农贸市场标准化运营等制度,开展了以取缔小餐饮煤饼炉为主要工作的“煤改气”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建成区14家煤饼生产加工厂,查扣小餐饮煤饼炉2400个。如今,兰江街道溪西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秩序井然,阳光餐车有序地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的管理死角变成了城市景观带。
当互联网思维与城市管理思路发生碰撞,便开出了璀璨的创新实践之花。兰溪通过建设“数字城管”,开发全省首个县级市便民服务手机软件“e通兰溪”,获得中国(浙江)全面小康论坛十大民生决策奖。
有污必治、违法必查,对环境违法坚决说“不”。兰溪坚持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共治的原则,全面推进“五水共治”走向纵深,连续三年,兰江将军岩出境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兰溪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区域联合治水,荣获水利大禹杯金奖。秉承“修水脉、复生态、美产业”的理念,兰溪积极参与建设“浙中生态廊道”,呵护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美好城市风光。
以人为本 撑一把健康生活“保护伞”
公众生命健康是创国卫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溪通过全面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公众健康生活护航。
兰溪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妇保院等医疗机构的175名专家组成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健康宣讲;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开放,1座健康主题公园、3条健康步道、35公里绿道等健康元素深深融入了景观带风情线;龙舟赛、横渡兰江、乡村马拉松等体育活动点燃了全民健身热情,兰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6.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15.2%,超过国家标准。
保障公众卫生安全,兰溪市既重视城市“面子”,集中力量在主街要道开展立面整治,达到“垃圾减量、秩序规范、环境美观、卫生安全”目标;又不忘城市“里子”,深入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开展“六小行业”专项整治,加猛火力向“脏乱臭”顽疾宣战。
今年2月28日、3月1日,在“小餐饮整治”行动中,兰溪一口气拔掉22家拒不整改的小餐饮钉子户。“关停不是目的,查封只是手段,我们希望经营户能够按照要求整改到位,依法经营、卫生经营,让百姓吃得放心。”市场监管局一名工作人员坦言。“一切为了群众卫生安全”,2016年,兰溪关停“六小”经营户66家、整治提升1015家。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完善预防食物中毒措施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年来,兰溪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呈逐年提升的态势。人民医院迁建和中医院、妇保院扩建任务完成,优生优育指导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兰溪市血站相继落成,市人民医院成为浙医二院兰溪分院,与浙江大学共建慢性病研究基地,兰溪人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一流的卫生服务。全市三级传染病预防保健网络得以完善,市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均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制度,一张覆盖兰溪城乡的“医疗健康”大网逐渐织就完成。
城市功能更齐全了、社会管理更有序了、环境更优美了,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3.2%,干净、美丽成为兰溪的代名词,城市品质全方位升级。创卫带来的发展成果和精神能量,将源源不断地回馈兰溪人民,融入城市的前行之路。
率先实现全产业链
处置城市大件垃圾
兰溪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大件垃圾处置中心,通过“覆盖式收集、资源化利用、公益性服务”全产业链处置,累计收纳大件垃圾5113件,处置4686件,修复458件,免费赠送市民213件,实现了大件垃圾变废为宝。
市民有大件垃圾可拨打96310或(0579)88929720预约,环卫工人免费上门收取;也可自行将大件垃圾送至中心;环卫工人对丢弃在公共场所的无主大件垃圾也会收集清运。各社区设置大件垃圾收运联络人,通过张贴画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发动市民了解、参与大件垃圾收运,进行覆盖式收集。
处置中心设有拆解破碎区、修理复原区、展示区、转运处置区、分类堆放区等5个区域。工作人员先在拆解破碎区将大件生活垃圾简单分类,有修理价值的大件垃圾会放入修理复原区,经修复后移至展示区分类陈列,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进行发布,让市民认领。同时,将修复后的大件物品赠送给生活困难户、外来务工者等特殊群体。
对于没有修理价值的大件生活垃圾,拆解破碎后,按“金属类,橡胶、塑料类,木材可燃烧类,电子、电器类,有害有毒类”等5类分类堆放。金属类,橡胶、塑料类的垃圾进行资源再利用;木材可燃烧类垃圾运往垃圾焚烧厂焚烧发电;电子、电器类垃圾完全拆解不能利用后和有害有毒类统一运送至浙江红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处置,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