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民健身调查公报发布 降低时间成本是关键

17.11.2015  11:12

  你愿意往返步行半个小时去便利店买一瓶水么?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两公里以外的场地健身锻炼呢?
            国家体育总局昨日发布了“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该公报显示,选择就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20岁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9.2%的人选择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1000到2000米的近23.4%,打造比15分钟更小的健身圈成了全民健身需要攻克的难题。
            场地不足仍是 最大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上一次类似的针对全国范围群众体育开展情况进行的调查,还要追溯到2008年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
            此次调查数据表明,过去7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大幅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中有33.9%(含在校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在体育消费方面,2014年20岁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926元,比2007年的消费人数比例增长67.7%,人均消费水平增长52%。
            该调查同时也反映出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间少和场地不足”依然是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其他年龄人数相对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增加,但科学健身意识薄弱;体育消费水平提高,但“实物型消费”依然是主要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是大家反映影响群众参与健身锻炼的很重要的问题,这些方面政府就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当然我们也号召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来满足百姓对体育锻炼场地的需求。
            十五分钟健身圈仍太远
            其实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两公里是个非常尴尬的距离。步行感觉有点远,时间成本不太划算;开车感觉又有点近,万一找不到车位就更麻烦了;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最合适,但偶尔去一次还好说,常年坚持确实需要不小的恒心和毅力。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但是对于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只能依靠碎片化时间健身锻炼的上班一族来说,步行15钟依旧是不算近的距离。
            此次调查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时间”,占35.5%;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3%)和“惰性”(12.3%)。这里的“没时间”很多情况下都是计算了往返健身场所的交通成本之后得出的结论。
            2014年底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但这个数字中包含了太多远离市区、居民区的大型体育场馆以及对社会开放不到位的机关学校场地,真正能够让百姓“触手可及”的健身场所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这个问题怎么破?显然不是体育部门一家能够解决的。
            在居民区、社区配套修建健身设施,正是解决全民健身工作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体育健身场地如便利超市一般遍布街头巷尾、社区商圈,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百姓参与健身。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享受到“五分钟健身圈”、“三分钟健身圈”的福利,5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和5万亿体育产业总规模的目标自然会水到渠成。

台州市体育社团组织参加“9.22 绿色出行”活动
  9月22日是“无车日”,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台州市开展2017年“9.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