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健身点暗藏隐忧 许多并不适合小孩玩
孩子放暑假了,最开心的就是出去玩,但是哪怕有达人陪着,还是会有不少安全隐患。远的不说,光是家门口的社区健身器材,其实许多并不适合孩子玩。
就在上个月,杭州滨康路网商路口南岸晶都小区,一个不到1岁的男宝宝,被荡秋千的健身器材卡住了左脚。当时孩子爷爷陪他在摇椅上玩,宝宝双手握着椅背,脚踩在摇椅上,玩着玩着左脚竖着踩进了约3.5厘米宽的缝隙里,直到消防赶到才把宝宝的脚拿出来。
这样的案例,消防每年都接到不少。昨天,记者实地走访了杭城几个社区,看看我们身边的健身器材到底有哪些安全隐患。
[浙大御跸社区]
小区健身点变成了“停车位”
浙大御跸社区的健身点有好几个,每天傍晚时分,来玩的人很多,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在田家桥路口的一个健身点,记者看到,不少健身器材的外漆都已经剥落,锈迹斑斑。一块标识牌上写着,这批器材建成于2010年10月,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
紧挨着健身点,是一个小型的停车场。许多车停的位置离一些健身器材不到1米,甚至还有车直接开进了健身点,挤在了几个器材中间。
记者发现,除了停车场里来往的车辆,还有很多电动车、三轮车不时经过。
昨天下午5点多,居民周大伯带着小孙子来这个健身点玩。“附近有好几个健身点,这个设施旧,位置也不好,来的人不多,其它地方人太多了。”周大伯说。
不过,周大伯也有些担忧,“你看看,多危险!车子这样进进出出的,万一撞到孩子怎么办。”
[东园公园]
“太空漫步机”被孩子当秋千玩
早晨和傍晚,都是东园公园里最热闹的时候。里面有一大块场地,专门配备了一批健身器材,供附近居民使用。有的时候,简直可以用“爆满”来形容,人多时还需要排队。
昨天傍晚6点多,这个健身场地已经被老人和小孩“包围”了。有一种锻炼时双手要握住横杆,双脚分踏于左右踏板上,一前一后交替自然摆动漫步的健身器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太空漫步机”。
但许多孩子却把“太空漫步机”当成了玩具,或在上面玩手机,或一边一个坐在本该是脚踏的踏板上,把它当秋千玩。还有的孩子站在前后摆动的踏板上,用手抓上面的横杆,有的孩子个头太小,够起来很吃力,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摔倒。
大人们远远地站在旁边看着,聊着天,似乎并不觉得这会有什么危险。
在一个“跷跷板”上,两个小男孩一人一头,坐在上面嬉笑玩闹,互相比体重;还有个小宝宝被奶奶半托举着,爬那种竖立着的横杠……种种景象,让记者都忍不住捏了把汗。
[胭脂新村]
健身器材上绑了根晾衣绳
胭脂新村社区有4个健身点,在同丰弄附近的9幢居民楼门口的健身点算是比较大的。这个健身点呈T字型分布,有10多种健身器材,其中一段被一条晾衣绳挡住了去路。
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在现场看到,晾衣绳一端系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另一端直接系在了一个健身器材上,上面挂满了衣服。
走近一看,许多健身器材都已破旧不堪,上面积着厚厚一层灰,有些器材的坐凳已经开裂,有些蒙上了蜘蛛网,还有的被居民随意丢弃的垃圾覆盖,这批器材建成于2001年,已有14年之久。
“这里已经不太有人来玩了,但偶尔还是会有孩子来玩,万一被晾衣绳和衣服钩住、勒到怎么办?实在太危险了!””居民王阿姨说。
相对而言,胭脂新村的其它几个健身点情况稍好一些,不过有些器材也损坏了,比如一个扭腰器的座位已经不见;还有一个“健骑机”的螺丝已经松动了。
[社区说法]
发现安全隐患将及时消除
还有志愿者会不定时巡查
据了解,除部分由各单位和开发商建设的体育健身器材外,大部分社区健身器材都由体育部门利用彩票公益基金进行建设。而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则落在了当地街道和社区管理部门的肩上。一般来说,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最多不能超过8年。
“在社区里的健身器材归我们管,公园里的归街道城管科管理。”东园社区工作人员说,“如果发现有损坏、破旧或螺丝脱落等情况,我们会先上报给街道,由他们来进行维护和检查。哪怕不出问题,相关部门一年也会下来检查一两次,看看有无安全隐患。”
今年5月底,浙大御跸社区刚把原来已建成使用10年以上的健身器材全部更换了一遍。在选择新器材时,社区特意考虑到了儿童和老人。比如选一些摆动幅度不大的器材,避免老人扭到腰,还有低杆类的器材,保护孩子的安全等。另外,工作人员解释说,田家桥停车场旁边的健身器材去的人不多,年限也没到,所以这次并没有更换。
那么,社区的健身器材日常由谁来监管呢?浙大御跸社区有专门的居民志愿者,看到健身器材损坏会及时告知社区,社区再进行上报维修。
而胭脂新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关于晾衣服问题,他们也很无奈,“我们看到了会劝阻,但人一走,他们就会继续晒。”不过,工作人员说,目前已安排居民代表、楼道组长等对健身点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体育部门]
带孩子玩之前看看器材上的标注
不适合孩子玩的健身器材不要去
“杭州各个社区健身器材的管理目前是‘各自为政’。”杭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顾俊俭告诉记者,“比如江干区体育局就有专门的巡查队对区内各个社区健身器材进行定期巡查,有损坏报修由巡查队统一负责;而其他一些区就由具体下属街道社区自己负责,有损坏直接联系生产商维修。”
顾俊俭说,每年上级有关部门都会下拨近200万元的资金补助,作为整个杭州市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维修和更新补贴。
“我们一直很重视小区健身器材的安全隐患。现在的健身器材生产出来,在设计时就是有分类的,哪些适合儿童、哪些适合成人,都有标注。在玩之前要先看一看,是不是适合孩子玩,不适合的就不要去玩。”顾俊俭提醒,“不时发生的儿童因为健身器材受伤事件让我们很痛心,大人在孩子玩耍时一定要时刻监护。”
“对于那些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健身设施,我们都明确要求社区拆除,即使缺少资金也要拆除,等有了资金再重新更新,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顾俊俭说,健身器材在安装后,产权已经转到了街道社区,但体育部门也会每年对这些设施进行暗访监督。
“上级部门还会要求街道社区购买意外险,对因健身器材而受伤害的孩子及家庭进行补偿。“但顾俊俭坦言,“这笔赔偿数目不会太大。”(通讯员 赵佳青 实习生 周艺豪 本报记者 钱祎 文/摄 陈骁/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