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公立医院如何“公”字当先
健康报(2015年3月9日)
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痛批当前一些公立医院以营业额高低论英雄、部分医生通过提供过度医疗服务违规创收的现象。
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逐利倾向是否已成为让改革裹足不前的根源?公立医院如何告别创收潜规则,真正做到“公”字当先?与会人大代表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改革必须谈“钱”
“上午小组讨论发言结束后,我从网络上看到了钟南山院士发表的观点。钟院士来自大医院,我来自基层医院,但我们的观点很一致。”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芹说,公立医院要生存发展就不得不从老百姓身上赚钱,这样的现实很尴尬,甚至会导致公立医院迷失发展方向。“我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钱。如果财政不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那么改革一点儿希望都没有。”郭淑芹直言。
郭淑芹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要成功,就一定要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让医务人员能够全身心地为患者服务。“大医院医生为什么愿意多看病人,因为工作量和收入挂钩。这样下去不仅会导致医疗质量问题,也无法实现分级诊疗。”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没有把计划和市场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却显示出了两者的弊病。“计划的弊病是垄断,市场的弊病是以金钱为导向、追逐利益最大化。现在我们的公立医院正是处于区域垄断下的市场导向,这就是为什么会产生腐败。”
从根上铲除医疗腐败
采访中,许多代表表示,虚高的药品和耗材价格形成的巨大利益空间,成为滋生过度医疗的根源。因此,要铲除医疗腐败,必须从定价环节入手。“对待医疗领域的腐败必须用‘根治法’治疗。如果在定价时只保证药品和耗材的合理利润,企业也就无法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增加销量,流通环节的腐败自然会消失。”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说,一方面,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造成流通环节腐败得不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医药费用不断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的自身运行和社会责任压力都在加大。如何破题,成为医改进入深水区后必须面对的难点和要点。
郭启勇建议,由政府建立专门网站,公布药品和耗材的出厂价格、流通环节加价比例、医院最高采购价格与最低采购价格、医院销售价格,所有数据由生产厂家和各省招标采购部门负责输入,在网上自动形成排序并进行公示。他表示,在市场化价格体系中,公开将促进公平竞争的实现。
让医生敢为不乱为
陈海啸认为,如何让医生敢为不乱为,是下一步改革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陈海啸说,对患者来说,医生是技术权威。医生的医术在什么样的价值观引导下使用,对病人的治疗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要让医生敢为,就是要鼓励医生敢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尽最大努力。但是,由于医疗科学技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疾病无法治愈,因此,要让医生敢于承担风险为患者诊疗,还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高标准的职业风险保险和收入待遇,同时和谐医患关系,为医者营造一个没有心理压力的执业环境。
陈海啸表示,医务人员在行使执业权力过程中,可能出现利用执业便利,获取非法收入,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因此必须把执业权力放进法律法规的笼子里,实施有效的监管,加强对腐败风险的防控。要强化依法管医,让医生在行使医疗权力时,清楚地知道“要作为”与“不乱为”的界限,自觉维护患者利益,坚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