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引领发展 增长动力加快转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相继获批,“万亿元GDP俱乐部”的门前冲刺,G20、亚运会的有序筹备,特色小镇的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伴随一系列重大利好的落地,2015年杭州的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抢抓机遇、谋定后动、精准发力,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全市上下力促信息经济发展,打造杭州经济发展新动力;扎实推进战略合作,构建杭州创新创业新生态;引导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撬动产业转型指向新结构;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打造传统制造“互联网+”新业态;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新方向;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为杭州经济社会运行增添新绿意;创新建立“服务专员”新机制,精准对接服务企业更有效。
在系列发展“组合拳”的协同发力之下,杭州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动力、新亮点正在积聚放大,新旧动力转换接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凸显。
新动力
“一号工程”引领信息经济对GDP增速贡献度达45%
“一号工程”统领之下,信息经济正在成为杭州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1627.9亿元,同比劲增25.1%;信息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已从去年的18.3%上升到22.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成为支撑全市GDP两位数增长的重要力量。主导产业发展迅猛,12大产业中5个产业增加值超500亿元,信息软件、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均超过32%。
经过一年的蓄势和发力,特色小镇已成为发展平台经济、构建产业生态的新平台。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富春硅谷小镇、梦栖小镇、紫金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加快建设,“两区三城九镇三谷”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杭州信息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图也已绘就,《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已颁布实施。明确了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杭州信息经济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培育形成万亿级产业群。
为加快规划蓝图转化为发展宏图,围绕“一号工程”推进,全市已建立了统计、考核、立法、人才、政策等五大制度体系。全国首创的《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已出台实施,将在全市大数据开放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智慧经济相关产业均衡发展等方面,加强立法保障;市级层面设立了20亿元的市信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新生态
战略合作纵深推进大企业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或企业的单兵突进已不可为,迫切需要构建政企合作、协同发力的新生态。
2015年,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向纵深推进。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富士康、比亚迪、正泰、浙民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等的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得到了全面落实。
10月14-15日,2015杭州•云栖大会在美丽的云栖小镇盛大举办。这场以 “互联网+•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杭州云栖大会,创下六大记录,两日参观人数达42584人次,全球直播观众127万,规模和影响力创下了历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之最。这届大会首次采取“企业主导活动,政府资源叠加”的办会模式,由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举办,成为政企合作新生态的典型范本。
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正在围绕“五区一体系”,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网商银行、云谷、跨境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等12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阿里巴巴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支付宝、天猫、阿里妈妈等7家阿里系企业规模占行业六成,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增长95.1%,对信息软件和服务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到83.9%。
与富士康的战略合作,确定了富士康杭州项目18项工作重点。“淘富成真”项目已举办36期路演,参演企业289家,入驻企业51家。此外,思科、浙江铁塔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战略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新产业
新兴产业发展提速 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杭州的新兴产业成为逆势而上的一抹亮色。
今年以来,杭州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物联网、时尚产业、增材制造、航空零部件、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加快转型。1-10月,全市工业增加值2511.3亿元;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同期的28.9%提高到33%;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52.5亿元、696.2亿元和846.0亿元,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5.1、4.3和7.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领域的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渐次铺开,成为撬动杭州产业转型的微观抓手。
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士兰微电子获得国开行资金支持,投资10亿元启动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建设,设计能力月加工3万片;浙江大学与立昂电子合作建设微波毫米波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 。
新能源产业领域,市级层面建立了产业、基础、推广三个协调小组,比亚迪、长江汽车、万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整车相继投产。
机器人产业领域,沈阳新松集团的智能AGV机器人生产线项目落户杭州并陆续投产;推动“机器人小镇”建设,协调推进浙大机器人研究中心落户小镇。
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领域,市政府出台了《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阿里云、华数云、华三云、海康萤石云取得快速发展。阿里云飞天分布式计算系统在“计算奥运会”的Sort Benchmark2015年排序竞赛中打破4项世界纪录。
物联网产业领域,71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海康威视桐庐安防产业基地项目将于年底投产,大华富阳监控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滨江三期项目已基本完工,利尔达物联网科技园项目将于明年1月开园。
新模式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工厂物联网引领“互联网+制造”新风潮
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顶层设计的方向指引下,杭州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融合。
工厂物联网的概念,对一些普通民众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事实上它是制造业领域的一次生产管理模式变革,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工厂的应用,其基础是“互联网+”,实质是“两化融合”,关键是大数据,核心是智能制造。今年以来,杭州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工厂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企业推广应用,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强劲新动力。
据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实施工厂物联网一期工程后,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30%、设备利用率提升25%、库存周转率提升50%。今年,全市近100家企业实施工厂物联网;认定物联网推广应用示范项目44个;实施机器换人项目671个,其中206个项目已完工。
把工厂物联网作为“互联网+制造”突破口促进转型升级,只是杭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市政府制订了《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今年,新增了列入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试点企业14家,累计已达到27家。积极推动了一批骨干企业实行CIO(首席信息官)试点。
不仅如此,杭州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智慧应用专项行动中,全市完成2271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保持4G移动通信全国领先地位,光网覆盖率达96.3%。
新绿意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万余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节能降耗、企业转型、清洁生产、新能源推广、园区提升等的扎实推进正在为“美丽杭州”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夕,杭州街头的公交车有不少悄然换了“新装”。这一批清洁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在西湖景区和市区主要公交线路上投入运营,成为杭州新一代公交低碳、环保的代表。据统计,至目前杭州已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1527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882辆、纯电动出租车360辆,康迪租赁纯电动汽车16707辆,余下车辆3578辆。在商业运营模式方面,杭州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先后创建了“换电模式”和“分时租赁模式”。其中,康迪电动汽车率先推出了微型汽车的分时租赁模式,推广数量已经超过16000辆。此外,杭州已建成公交车换充电站15座、充电桩750个;出租车充换电站88座、充电桩731个;分时租赁立体停车库30座、平面站点100座,公共充电桩431个,主城区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的网络化。
今年以来,通过改造提升、整合入园、合理转移、淘汰关停,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186项,淘汰水泥、医化、纺织产能75万吨、8.7万吨、2450万米,腾出用地1362亩,腾出用能42.6万吨标煤。全市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531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扎实推进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累计完成10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1686台,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通过国家现场考核。
此外,重点企业杭钢集团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年底前将关停半山基地全部产能。半山电厂涉及燃煤机组关停的相关问题也已协调解决,萧山电厂2台燃煤机组关停框架协议已基本确定。而在节能和清洁生产领域,今年杭州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35个,年节能13.85万吨标准煤。实施园区提升专项行动,完成“三改一拆”旧厂区改造304.7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52%。
新机制
建立服务专员制度 服务企业更精准更有效
在杭州向GDP“万亿俱乐部”加速冲刺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服务理念,10月份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了市领导走访服务重点企业专题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组成29个专项工作组,开展对283家重点企业走访服务,深入企业一线,破解发展难题。其间,实地走访企业119家,组织召开座谈会93次。市委书记赵一德在走访中提出:要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提供“一对一”、“店小二”式精准服务。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走访调研、现场领办任务、及时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经信系统建立了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市、区县、乡镇形成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市经信委105名干部与283家工信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开展零距离、“店小二”式服务。要求做到“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困难问题,第一时间对企业诉求做出反应;“三个全程”:全程服务,涉企政策和规定的出台、修订、调整,立即告知联系企业;全程跟踪,随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投资、转型等情况;全程参与,企业办理涉及政府层面的事宜,积极做好协调、沟通、联系等工作。在市领导走访服务专题活动中,市经信委作为市工业企业长效服务机制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梳理汇总了各类问题建议309个;对需要市级有关部门或跨地方、跨部门协调解决的70余个问题和建议,目前已解决、反馈50个。
今年杭州企业“零土地”技改、企业融资授信等领域亮点频现。“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权限放开,实行目录“零清单”、备案“零前置”、能评“零审批”。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零土地”技改立项备案253项,计划总投资423亿元。此外,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已全面实行,有效提高了政策绩效。(本站编辑 沈佳骏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