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古礼承中华传统 浙江一外国语学校育人不忘“中国心”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3日电 (童笑雨)拜师行礼、点朱砂痣、写“人”字,近日,一场原汁原味的“开笔礼”在浙江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上演。该校小学部校长俞国平说,用这样的方式迎接首届165名学生,不光是向他们灌输“读书明理”的理念,更要给他们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心”的现代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出国留学的人群规模日益扩大,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成为了影响这些学生出国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为此,如何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成为了众多学校的一致选择。
古乐悠扬,其韵流长。活动现场,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的165名新生身着汉服,在老师的指导下端正衣冠,并一一点上朱砂痣,寓意开启智慧。
在击鼓明志、开笔“人”字、祝福启迪和赠书送礼等一系列反复的仪式背后,不仅让陪同学生参加入学典礼的家长们耳目一新,也让他们见识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在这样一所国际化的学校进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仪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来自杭州余杭区的一位家长如是说。
章桂芳是本次开学典礼的策划人,也是该校小学部主任,谈及本次活动的初衷,她表示,在人生某个重要的阶段或场合,应该有一场仪式。“它不仅能让学生感觉被重视,也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接触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在开学典礼现场,她要求全体新生向家长鞠上一躬。她解释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学校整个的育人方针。孩子们这深深的一躬,就是他们在杭州育海实验学校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课。
近年来,国际教育不断升温,她认为一所国际化的学校想真正地培养出一名国际化的人才,就必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学生“走出去”想保持国际竞争力,首先得要差异化,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差异化的重要途径。“国际化人才首先应该是中国化的人才。”章桂芳如是说。
确实,相较于常规的国际化学校,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探索国际课程的基础上,也一直坚持不放弃中国课程。
章桂芳表示,在课程设置上,该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也开设了包括国学、武术、美术和戏曲在内的各种特色课程。“虽然很多学校都有开设类似的课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只是流于形式。但我们要走的是学科整合、融合的道路,会将这一系列课程融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将音乐、国学和英语将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对此,该校研发处主任祝志宏也表示认同,作为该校国学课程的规划教师,他表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将国学、国技、国文和国史这一系列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还会进行跨学科尝试。“例如会将体育与传统武术以及三字经相结合,一边吟诵一边练武术操。”
他说,国际化的学校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学传统教育。虽然并非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国学大家,但他希望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有关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就像盖大厦一样,只有夯实的基础,才能建造起摩天大楼。”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添加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上该校也注重添加中国元素,在看似西式的建筑群中,还设立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国学馆,木桌、拱门、石凳等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园林中该出现的设施一样不少。
“国学馆建造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该校外籍校长Arturo Ruelas说。
谈及环境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该校小学部校长俞国平也表示了赞同。他说,环境能对学生起到一个熏陶的作用,让他们在上书法、国学课程时感同身受。
他希望把学生打造成类似于钱钟书一样的人才,并非有他的成就,但要有他的风骨和品质,能完美地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又不失自己的特色。“我们是中国人,在国际化的舞台上,更要展现中国情怀,有中国烙印。”俞国平如是说。(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