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水重构产业、再续文脉

05.07.2017  20:04

  今年“五一”小长假,绍兴柯桥区首次开通水上旅游巴士,市民和游客争相往之。从一汪碧水的瓜渚湖出发,沿着两条水上游线前行,中国轻纺城的繁华,柯桥古镇的悠然,一个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江南水乡,在眼前铺陈开来。

  柯桥河网密布,湖泊成群,百姓依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名,产业因水而兴。几乎每个柯桥人的内心,都珍藏着一个人与水的动人故事。但不知已有多少年,柯桥人不曾自信地与水亲近,印染为主的工业污染、无序排放的生活污水,在长达30余年的日积月累中,让不少河流发黑发臭、鱼虾绝迹,水乡不复往昔的清丽。

  3年治水,换来水清岸绿。如今,当柯桥人把生活休闲的轨迹,重新定位到河岸湖畔时,欣喜地发现,以水为纽带,小城的产业与形态得以梳理和重塑,心怀多年的现代水城梦想近在咫尺。

  水乡、水城安好,这便是最好的柯桥。在城市化浪潮中,她已找到清晰的方向。

  水之问

  江南水乡何处寻

  已有一年多时光,67岁的老柯桥人张德贤,几乎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件事:沿着古运河,去看看正在整修的老街。

  张德贤口中的老街,即柯桥古镇,是有“三桥四水”的地方,柯桥区的发源地。古老的浙东大运河穿镇而过,当地人称为柯水。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这是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一片安详兴盛的景象。

  家门距河不过五六米,大人们摇着乌篷船,到渡畈田去劳作。孩子们在河里嬉戏,直到太阳下山。气急了的父母,挑起长长的竹竿,直接往水里戳,把孩子逼上岸。依水而居、伴水而生,柯桥人曾是不折不扣的水生娃。

  在“五水共治”“治危拆违”带动下,停滞不前的古镇保护开发,终于迎来破冰之时。张德贤对老街的感情,犹如鉴湖水酿制的绍兴酒,浓郁醇厚而又历久弥香。但他却带头搬离,“老街再不保护开发,就真的要消失了。这可是柯桥人的根啊”。

  住在古运河畔,是张德贤的夙愿。一年多前,他把新家落户在距离老街最近、仍倚着浙东古运河的浪琴社区,并加入志愿护水巡逻队。在他的提议和努力下,老街廊桥的一排小餐饮店亦被关闭,桥下的河水不再漂着油花……

  6月下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船带着我们,从大坂湖直江,左拐至浙东大运河,只见长约7.5公里的古纤道,沿着运河一路绵延,向着古镇方向伸展开去。“我记得小时候,还看过纤夫拉船的壮观场面。”张德贤说,这是浙东大运河最精华的部分,是水乡柯桥的印记所在,更是柯桥人情感的归宿之地。

  站在船头穿过古镇,柯桥的发展史,一幕幕映入眼帘:

  改革开放以来,横跨大坂湖直江的104国道,与并行的古老运河,让水陆通达的柯桥,成就了“中国轻纺城”的传奇。而从104国道旁的摆摊,到交易市场,再到纺织印染,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柯桥又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印染基地,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二。市场和产业的互动,让柯桥经济快速腾飞,成为创业致富的天堂。

  “纺织印染的着色、洗涤,都需要大量水。”柯桥区环保局副局长王翀煜说,大批印染厂和小作坊,如春笋般在河岸崛起。加上黄酒酿造、酱油生产等传统产业,也都布设在河边,“酒缸、酱缸、染缸,柯桥的‘三缸’,都由水而生。可见,柯桥的发展离不开水”。

  柯桥人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上岸发展的水乡人,曾一度忽略了对水的呵护。

  王翀煜说,上世纪80年代产业兴起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污水直排入河,日积月累之下,水乡黯然失色。针对印染污染,柯桥曾多次进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但工厂散落河边,治管难度颇大。而大量作坊式印染厂始终低价竞争,发展陷入瓶颈。

  当地做过调查:2012年,柯桥区大小854条河流,其中垃圾河137条、黑臭河82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异味。杂乱的厂房棚舍遍布城乡,占据发展空间,破坏水乡风貌。世代与水相亲的柯桥人,也开始搬离水边。

  “老百姓也知道,再不治水,柯桥没法发展了。”张德贤说,柯桥人离不开水。

  水之变

  三年治水不寻常

  柯桥的水上游线暂设两条,出发点均在瓜渚湖,一条串起大小坂湖、浙东古运河,一条沿着鉴湖前行,路过柯岩风景区,抵达东方山水乐园。

  “去逛逛夜鲁镇。”不少柯桥人现在都会向亲友推荐。夜幕降临,步入柯岩风景区的夜鲁镇,乌篷船摇曳,臭豆腐飘香,盐水花生、五香豆、螺蛳已摆上桌,祥林嫂迎面走来,阿Q在人群中喧哗……聪慧的柯桥人,把鲁迅笔下的故乡,重现在柯岩风景区一隅,也把江南水乡的柯桥印象,浓缩于鉴水之畔。

  月色中的鲁镇,在声光电的装扮下,变得活色生香;白天,鉴水悠悠,小桥通连,古朴静谧。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常有电视台来取景,因为他们需要江南水乡的标志性画面。不久前,凤凰卫视有个摄制组,原本想借鲁镇景区来拍摄江南水乡风光,但最后却没进鲁镇,“他们在柯岩风景区外直接拍了鉴湖镜头,觉得很不错”。

  江南水乡何处寻?这曾是柯桥人的痛楚、疑问。治水后的今天,水乡风貌逐渐唤回,柯桥人的自信心也开始回归。

  1976年生的陈建春,长在杭州湾畔的马鞍镇,如今是柯桥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祖辈们围垦造田,留下独特的滨海水系,也是这个水生娃童年唯一的游乐场。他常常觉得,当一名治水先锋,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这场治水仗轰轰烈烈,治水人历历在目。柯桥区印染产业集聚办主任娄东寅说,2014年,柯桥区壮士断腕,快速推进212家印染企业的集聚发展。3年多来,当地关停64家企业,剩下的148家企业,将最终整合成100家,于今年农历年底全部入园。

  柯桥人关注着水质的点滴变化,又投入到全境剿灭劣V类水的新征程中。到2016年,柯桥已消灭所有市对区考核的29个V类、劣V水质断面。夜晚,沿着鉴湖一路前行,处处可见沿河散步、架竿垂钓的百姓。张德贤说,这才是柯桥人应有的水乡生活。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好的江南水乡。循着会稽山余脉,来到鉴湖之源,十里湖塘,黄酒飘香。这里依然保持着旧时的水乡风貌。就在印染厂撤离之后,一个生机勃勃的黄酒小镇悄然崛起。守着清澈的鉴湖水,会稽山、塔牌两大绍兴黄酒界的龙头企业,把宏大愿景熔铸在这里。“只有鉴湖水才能酿出绍兴酒。”这是两家酒企的信念,也是黄酒小镇的文化依托。

  “寻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做一个与水相关的休闲娱乐项目。”抱着这一初衷,4年前上海华昌集团来到柯岩街道,开始建设东方山水乐园。起初,他们的蓝图只限定在一个四周是湖泊河流的小岛上,看到柯桥人对水的呵护,又决定在一期投资80亿元基础上,再投资100亿元,在相邻的渡畈田建设“以水为主题,更刺激好玩”的新乐园。

  以此为核心,柯岩街道正在全力建设酷玩小镇。而这,将让它在柯桥区更好发挥“休闲旅游居住板块”功能。

  从上海来到柯桥,外乡人闫志福协助管理着东方山水项目的运营。他曾多次逛过夜鲁镇,也想把以水为主题的新乐园做到全国第一,“这就是我的梦里水乡,而且,正变得越来越好”。

  水之兴

  现代水城正崛起

  历史几经更迭,柯桥区的地图一变再变。俯瞰古越大地,她仿佛一条蜷曲的海马,环抱着越城区这颗明珠,向着杭州湾方向沉睡着。

  江南水乡看绍兴,但从乡到城的历史跨越中,如何保留水乡本色,凸显诗画江南韵味?2015年,绍兴市邀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了《绍兴水城概念性规划》。在这张蓝图里,柯桥的角色被定位为“现代水城”。

  曾经,一条繁华的老街,几乎就是柯桥的全部。青年时的张德贤,追逐着城市梦而来,从此在老街定居,坐看古运河变迁,“当时,柯桥古镇的五六千居民,就算是城里人”。

  柯桥的城市化,因工业化而起,且先后历经了两个重要节点。绍兴市规划局柯桥分局规划编审科负责人曹皓说,为加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2000年10月,县城从市区迁至柯桥,此后,柯桥发展一路向前飞驰;2013年11月,绍兴县撤销、柯桥区成立,城市化再次提速。

  “现代水城如今已从图纸变为现实。”曹皓说,在治水拆违中,柯桥区不仅腾出8000多亩土地,还以丰富的水系为纽带,重新梳理城市空间,并让城市经营建设变得游刃有余,“一个坂湖公园的建设,就让柯桥区崛起了一个新的城市板块”。

  40.1公顷的坂湖公园令人惊艳。一片碧波之外,是浓浓的绿意、花香。公园边,高档楼盘拔地而起,居民依水而居、开窗见水,生活品质不言而喻。“现代水城的建设,让柯桥人延续着与水相伴的生活画卷。”曹皓说。

  滨海的水网还在,旧时的生活早已远去。杭州湾畔,一个集聚印染企业、承载工业发展的蓝印时尚小镇,已拔地而起、初具规模。

  “维亿实业”总经理赵海锋,是名副其实的“印二代”。在经历痛苦的断舍离后,他在滨海建起现代化的印染厂。凤凰涅槃的变迁中,他几乎更新了所有的机械设备,不仅做到机器换人,还革新生产理念,推出新产品。产能是原来的1.5倍,耗水量却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维亿实业”为此感到骄傲。

  “印一代”王金马,还放不下他的印染人生。64岁的他,每天花三四十分钟,从安昌古镇赶到滨海的“中环印染”新厂区上班。身为安昌人,他习惯那里地道的酱香味,也心系故乡发展,“自从一家家印染厂相继搬掉后,安昌古镇环境变得很好,保护开发也更顺利了。我很喜欢安昌,每天都要回去住”。

  湖塘人盛利锋,是区水上巴士旅游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泡着鉴湖水长大,命运也与水息息相关。为了踏勘两条水上游线,他不知坐了多少趟船。“择一叶画舫,品水城柯桥,看江南水乡”,他想用汩汩流淌千年的柯水,串联起美丽城乡,给游客留下最深的柯桥印象。

  陈建春治水、张德贤护水、盛利锋用水,三个水生娃命运交织的背后,是一个自信归来的柯桥——水乡,安在;水城,崛起。

第三届柯桥时尚周启幕 创意面料唱主角
“2017柯桥时尚周”新闻发布会现场 柯桥宣传部提浙江新闻网
柯桥区“三表合一”推进涉水事项审批改革
柯桥区“三表合一”推进涉水事项审批改革  水利厅
碧水柯桥名家展
  “碧水柯桥——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暨浙江省国际美文化厅
“一带一路”上的绍兴古桥
  造桥修路,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