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出钱80亿元携手海宁合作开发杭州东大门
眼下,从杭州坐地铁可以去嘉兴吗?
记者从杭州地铁一号线南苑站出来,走了不到500米,导航就传来提示:您已进入嘉兴海宁。
从地图上看,海宁许村镇就像一根楔子插进了临平的心脏地带,被网友戏称为“神卡位”。浙A牌照的小轿车在这里随处可见。许村12.2万外来人口中,从杭州乔司、下沙等地来的务工者占了至少2万。近年来随着海宁“融杭接沪”战略不断推进,这个曾经以家纺出名的镇子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视为在海宁高新区之外,又一融杭“桥头堡”。
A
脏乱差的“城中村”许村临平交界之痛
企业、人才都喜欢向大城市集聚,但大城市高昂的用地成本和生活成本又将不少企业拒之门外。于是,离大城市足够近的地方就成了第二选择。
对于企业主的这一心态,从2013年起就担任许村镇党委书记的杜莹池心知肚明。在他的名片背面,记者看到这样一行字:“来许村,赢未来!融杭桥头堡欢迎您!”,还附有一个介绍许村镇的公众号二维码。
在杜莹池看来,交通便利已经成为许村的显著优势,地铁1号线大大降低了许村到杭州主城区的通勤时间;从镇政府开车走杭甬高速到钱江新城,仅需半个多小时;正在建设的杭海城际铁路,许村一个镇就拥有2个站点。
在记者到来之时,杜莹池正在接待深圳一家从事投影机设计制造的企业代表。“他们之前去旁边的长安镇也考察过,最后还是更倾向于我们这里,主要还是因为离杭州更近,更便于招聘研发人才。”
不过,尽管具有无与伦比的交通优势,脏乱差的环境却成了许村最大的痛点。林立的违法建筑、破旧的农民房、狭窄的道路,让许村与一路之隔的临平新城宛如两个世界。“现在镇里只要是有点钱的小老板,几乎都到临平买房子去了。”杜莹池叹息,“我们一直说要引入新兴产业,但如果许村一直是这样的环境面貌,又有哪个好企业会愿意来呢?”
B
拆不掉的“低小散”融杭带来治本之法
许村环境问题的形成,有着历史原因。
由于离杭州近,过去许村镇将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生活配套则直接“借用临平”。许村人去余杭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最近只需走不到两公里,而且可以直接使用医保卡。用杜莹池的话说,“除了娃不能在临平上公办学校,其他的配套几乎都享受到了。”
这一做法让许村的家纺业兴旺了起来,造就了“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的美名,却也带来了大量违法建筑和“低小散”企业,成为许村发展的一块拦路石。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拆违整治,收效却不理想,“三四十年积累下来的违法,只要整治力度放松一个月,马上就死灰复燃、前功尽弃。”
面对这一难题,杜莹池认为必须转变思路,利用规划从根本上改变许村的面貌,以城市化姿态实现“融杭”,才能让“低小散”企业和违法建筑失去生存空间。杜莹池告诉记者,“许村一共有七个村接壤杭州,我们的远期目标是全部进行征迁,现在已经完成了一个半村。”
从外部环境看,许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交汇点,就在许村镇。杭州城市不断东扩,海宁将“接沪融杭”变成“融杭接沪”,都决定了许村这扇“海宁西大门”将通过融杭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C
战略合作的“重头戏”共同开发交界之地
融杭的步伐,其实早已开始。
早在2002年,海宁将与下沙交界处农发区的3000亩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杭州,企业税收仍归海宁,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招商和开发。这一大胆打破行政壁垒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不小的震动。如今,两地之间的合作模式更趋成熟。2016年8月,余杭、海宁两地签订区域战略合作开发协议。由两地常务副市长、副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成立,并定期召开会议。
作为该协议的产物,两地将在许村镇西部合作开发总面积2200亩的区块。这一片区的控制性规划将由两地共同制定,余杭区政府将投入80亿元的先期基础建设资金,海宁市负责片区内的土地征迁工作。
作为海宁余杭战略合作的重头戏,该项目的目标是打造“跨行政区域合作开发的样板”。区域内2200亩土地中,大部分将用作绿化、道路、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双方来说,这项合作无疑是双赢的。临平新城得以彻底改造这片嵌在心脏位置的“城中村”;海宁则打开了西大门的城市化缺口,并可借此不断向东延伸。杜莹池介绍,以该合作开发项目为龙头,将辐射带动项目以东区域的深度开发,形成“一心两翼”的格局,其中沪杭高铁、老沪杭铁路之间的核心区域将完全按城市化要求高标准建设,而两条铁路南北的“两翼”,将分别作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和传统家纺业的提升区。
除了与余杭一同开展的大动作,许村本地的传统家纺产业也将迎来蝶变。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布艺小镇“艺创中心”将集家纺产业中心、海宁地标、产业融合平台于一体,包括商用办公楼、展厅商场、博物馆、会议中心、商务酒店、住宅公寓、演艺剧场、餐饮娱乐等各类设施。
记者手记
主动融杭,走出破局之路
城市化的进程,总是要经历阵痛期。
地理位置特殊的许村镇,其所走的城市化道路也与众不同。
对于目前的许村来说,阵痛期仍未完全过去,但城市化的曙光已经清晰可见。当余杭、海宁两地共同绘制的规划图变为现实,杭州东大门外的这座“中国家纺第一镇”也将破茧成蝶。
在传统产业陷入困境,新兴产业又难以引进的情况下,许村镇通过“主动融杭”走出了一条精彩的破局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跨区域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各扫门前雪”到如今共同合作开发,两地政府不断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尝到了“合则两利”的甜头。这样的跨地市乃至跨省界合作,在浙江各地正不断开展,共同谱写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壮丽篇章。
制图:田兰芳
驻嘉兴记者 张世新 见习记者 陈立平
原标题:余杭出钱80亿元,海宁出地两千余亩两地携手合作开发杭州东大门
13:43 20.06.2018 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