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时代到来 安全性如何

12.08.2015  09:06

专家:相关技术并不新,在金融方面的应用仍有绕不开的硬伤

近日,央行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给出了明确的应用方向。其中提到,远程开户对已在银行柜台有开户记录的客户,可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完成身份确认,人脸识别技术等可作为身份核实的辅助手段,并明确开设部分功能的电子账户,小额存、转、汇等业务均可办理。

有消息称,这个指导意见最快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下发,让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有法可依。

那么,人脸识别技术安全吗?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得知,这个技术并不新,只是由于存储量等问题,直到近年才开始应用,但在金融方面的应用还是有着绕不开的硬伤。

人脸识别技术是怎么工作的

主要比对的是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

人脸识别在学术界与指纹、虹膜等,被定性为一种生物识别方式,

面部是人体第一可辨识、可采集的特征。” 牟先生是杭州一家ATM机生产公司的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几个月前,他们公司因为生产出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而上了央视新闻。他说:“人脸识别主要比对的是一个人五官的比例和面部特征。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宋明黎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他说,人脸识别说穿了很简单,就是通过摄像头与计算机后台操作来完成,“首先摄像头会找到人脸,对人脸轮廓进行扫描、对五官定位,然后对人脸进行特征采集,抽取特征向量和人脸训练库进行对比。

人脸训练库类似于人脸图像的后台数据库,所有人脸都是以特征向量的形态存在的。特征向量包含一张人脸的显著特征,而近年来很热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其实就是一种抽出图像特征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人脸图像“大数据”,先对看到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面部各个方面的特征,并通过分层多次萃取,寻找对于识别个体人脸最有效的特征表达,这种特征表达对于人脸识别非常有效,甚至在某些数据集上取得了超越人眼的准确率。

技术并不新 有公司门禁用的就是它

宋教授说,人脸识别这个技术并不新。十几年前,中国人就已将它应用于生活领域,比如构建公司门禁系统。

不过,当时的技术只能够支持一两百人的容量,应用不是很普遍。”宋教授说,这几年,在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后,不但提高了识别的精确度,还扩大了样本容量,具备了扩张应用领域的良好条件。国内占领主导地位的是Face++,它成功融入了社交网络,不仅可以精确定位面部的关键区域,进行智能美妆美化,还可以从图片或实时视频流中分析出人脸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多种属性,并能进行1∶N人脸识别,实现亿级人脸的快速检索等。

公安部门找犯罪嫌疑人,是人脸识别技术升级换代后最常见的任务。比如在办暂住证的时候,需要拍照和提交身份证,通过计算机后台来判断该人是否有犯罪记录。去机场过安检时的拍照、查身份证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和数字监控系统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道路、机场、车站、码头、小区、银行、超市等公共场合都安装有监控。这些监控,不仅可以帮助警方追踪逃犯,还能够助力查找失踪人口。

目前,各个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基本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宋教授说:“在LFW(即人脸识别系统的公开测试系统,每家企业开发出自己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这个平台测试识别率)等数据集上甚至超过了99.7%。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潘雪洲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