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合作成中国东盟“兴趣点”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1.09.2015  11:03

  正当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一些经济体频挥贸易保护大棒与邻为壑之时,地处亚洲的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却敞开怀抱。日前,在中国南宁召开的“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双方掀起合作热潮,其中产能合作成为双方感兴趣的新热点。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周柳军表示,愿与东盟积极探讨建立产能和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在高铁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中国与东盟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互有需求、互有优势、互为机遇,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双方合作有基础
  中国与东盟地理相近,血缘相亲、利益相融,近年来经贸合作发展尤为迅猛,从数据看,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新增直接投资同比增长92.9%。
  在双方日渐火热的经贸合作中,产能合作异军突起。目前,中国已与东盟12个国家建立了开展产能合作的机制。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东盟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总额已达2134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在铁路、汽车、化工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项目也不断增多。
  产能合作发展迅猛缘于中国与东盟双方优势互补,需求对应。李克强总理说:“我们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中国装备,对中国市场目前来说有过剩的情况,但并不是劣质的产能,而是优质的产能。我们愿意把这些企业用投资的方式转移到东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国家,就近生产。”同时,近年中国确定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为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对接、延伸产业链方面开展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柬埔寨有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资源,对于中国先进的产能和装备制造有着市场需求。在这次会议上已经和中国的太阳能、钢铁等领域的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一带一路”是桥梁
  当前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空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透露,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东盟经济共同体即将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预计年底完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投入运营,丝路基金开展实际性投资运作工作已迈出重要步伐。所有这些,都为中国—东盟工商界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带来新机遇。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地区。”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利于把中国的发展战略与东盟共同体发展蓝图、东盟国家的项目和企业以及东盟各国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对接。
  对于未来合作的重点,周柳军建议,一是根据东盟国家的实际需求探讨重点合作领域。中国愿与东盟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根据各国实际需求深入探讨和明确合作重点领域;二是推进双边重大合作项目实施;三是加大对中国和东盟产能合作的金融、财政政策支持。
  人民币“东盟化”添便利
  这些年中国与东盟双边巨额贸易量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支持。据报道,在东盟部分国家已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同时,我国与东盟多个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东盟化”的步伐。
  金融专家何世红认为,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正在进一步扩大,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发展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货币进行了有益探索。未来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正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打通个人跨境投资通道,鼓励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服务东盟客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
  “我们欢迎东盟的投资者到中国的金融市场投资,共同分享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范一飞说,希望东盟各国央行和经济管理部门未来能提供更多金融合作便利,促进双边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等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