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青年如何当创客

25.10.2015  11:21

    青年互联网创业论坛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

10月24日,青年互联网创业论坛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图为创业者谈创业经验。 本报记者 吴元峰 摄

    本报杭州10月24日讯 10月24日是个特别的日子,是程序员的节日。在杭州梦想小镇这座由“天下粮仓”变成的“众创种子仓”中,一场和程序员密不可分的互联网创业论坛正在举行。

    10月24日上午,主题为“回归,再出发——助力青年互联网创业创新”的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青年互联网创业论坛在杭州梦想小镇举行。作为一场“互联网+青年”的论坛,会场洋溢着属于年轻人的别样气氛,互联网+青年+创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新青年——

    我们为什么创业

    “再不创业就老了。”在互联网的风口下,草根化、大众化成为这场青年创业潮的显著特征。如果说过去十几年,创业被贴上“高大上”、“高起点”的标签,而现在,创业似乎没有门槛,可以“小清新”,显得“生活化”。

    一杯咖啡,一台电脑,几十分钟时间,一个青年创业项目就诞生了。在创业初期遭遇各种挫折的黄晓煌,2007年从浙大毕业后,去美国转了一圈,最终选择在杭州创业。他说:“我敢说杭州是全国第二的互联网圈子,另外,牛人愿意去创业公司,杭州的互联网人才体系也比较完善。

    青年为什么要创业?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创业生态。杭州有浓厚的创业生态,“浙大和阿里巴巴像两根柱子,把整个创业氛围撑起来。另外这里有浙商文化,商业氛围很浓,经常能看到有人在饭店、咖啡吧讨论商业模式。杭州的创客文化或许更加本土化,接地气。

    即便是继承父辈的事业和财富,浙江的不少“创二代”也选择了另辟领域,再次创业。中南卡通董事长吴佳在解释为什么选择动画这个看上去和父辈“主营业务”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时说,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开发“新蓝海”,拓宽产业链,如果接手父辈事业不可回避,那么就“把你应该做的事变成你喜欢做的事”。

    过来人——

    青年要怎么创业

    “创业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有时候其实只是为了解决你自己的一个痛点。”已经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的挖财CEO李治国说。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创业者,创业从来不是一拍脑袋的事。

    创业初期,到底是追求快还是稳?快会面临产品不稳定、用户体验差、资本效率低等问题;而追求稳,又投入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易导致错过窗口期。阿里百川负责人斯登宇给出几点建议:创业要用“短平快”和“多快好省”的思路做产品,互联网不是代表免费,在创业早期就要对商业模式有所设计,传统产品的“37原则”同样适用于互联网创业,但以前是3分做产品、7分做渠道销售,互联网产品则是7分做产品,最不能省略的就是用户体验。

    创业已超过20年的外婆家餐饮创始人吴国平称,他自己是一直凭感觉做事的创业者。“一个行业,当人们蜂拥而至的时候,你需要警惕,而当人们纷纷离去之时,你要设法爱上它。”他认为传统行业并不是“没落”的代名词,用匠心来做,会焕发新的生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坚持自我。谁都去做互联网肯定不现实。虽然说硬件革命无法阻挡,但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找到最适合的自己。

    李治国更是在现场对创业者谆谆告诫,要坚持5年。他认为,5年是一个周期,创业坚持5年,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创业生态。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文文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