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爆发式增长 保险公司与P2P网贷平台合作成新方向
近来,各路资本纷纷聚焦互联网保险。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自己出资或借助外部平台,来寻求进一步发展空间,并在融资方面有所行动。另一方面,来自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保险业,寻找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互联网保险市场空间广阔,官方网站、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兼业代理、专业中介代理、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等多种商业模式并驾齐驱,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不过,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互联网保险暗藏的风险也不容忽略。
险企积极介入P2P网贷平台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之际,P2P网贷平台作为资金融通的典型代表而被推到风口浪尖。
然而,由于P2P平台存在高风险,部分P2P平台出现倒闭、跑路、失联、坏账率高等问题,凸显P2P行业风控水平薄弱,导致了大家一度谈P2P色变。P2P平台将如何破解风控环节的无力?
有市场需求就会催生相应产品,近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牵手P2P网贷平台,或将改善其一贯以来的“高风险”形象。
在投资者心目中,拥有风险保障、资本优势的保险公司,无疑是“安全”“稳健”“保障”的代言者。
因为拥有这些优势,多家保险公司正在介入P2P网贷平台业务,以多种角色试水其中。
比如大名鼎鼎的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旗下成员,可谓衔着金钥匙出生,俨然已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
而出资入股P2P网贷平台的不仅仅是中国平安,另有多家险企也看到了这个投资机会。合众人寿出资入股武汉小额信贷,阳光保险发起成立“惠金所”,都为P2P项目提供了线下的传统风险保障,如车辆房屋等贷款抵押物财产保险,借款人意外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安全保险,等等。
除了出资打造P2P平台,部分保险公司还开始尝试提供履约保障,保护投资人的本息收入。如众安保险为房金所的房险贷提供本息履约保障,国寿财险为京东金融的众筹产品提供延迟发货和跳票风险保障。平安保险为陆金所的个别产品提供履约保障。
据统计,目前已有十余家保险公司与帮友贷、财路通、招财宝、共富网等P2P平台建立合作。
信用增级或成合作焦点
险企介入,将给P2P网贷平台带来什么变化?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专营机构注入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链条,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期盼,也是保险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力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在P2P行业风险事件频发、坏账率居高、“去担保化”、“回归信息中介角色”的市场趋势下,P2P平台引入保险替代担保,无疑可以给投资者更大的安全感,提振市场信心。
而从保险公司角度看,参与P2P有利于获取客户信息、积累风险数据、借鉴成功模式,开辟互联网业务发展空间。
虽然这是互利的合作模式,但作为新业务,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障碍与风险。
有分析指出,向P2P提供类担保的履约保险,保险公司需要具备相应的产品定价和风控基础,而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一方面是基础数据的缺失。我国相对欧美地区P2P平台数量多、规模小,资金流向、债权风险结构不规范、不透明,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数据缺乏积累,且真实性难以保障,项目个体风险评估难度极大,这些均无法支撑保险定价模型的建立。
二是坏账率增高导致定价“两难”。从实际情况分析,P2P平台债权资产坏账率超过5%,并有上升趋势,理论上算保险费率至少收取5%。而保险成本必然要转嫁借贷双方,短期提高了融资成本、降低资金收益率,难以发挥网络信贷的优势和魅力。
三是受监管政策不确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P2P行业尚处于监管薄弱和野蛮生长阶段,平台资质、资金托管、资产隔离、信息披露、单笔借款限额、运行安全性等监管原则和约束尚不明朗。现有平台定位与运行机制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甚至合规风险。
因此,随着P2P平台监管政策的明确,国家征信体系的开放和完善,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和普及,P2P以及众筹平台快速发展和“去担保化”,信用增级有望成为保险与互联网金融合作的痛点和焦点。
险企借互联网成倍扩张客户量
作为险企打造的P2P网贷平台的代表,陆金所最广为人知。不过,P2P现在只是陆金所九块业务的其中一块。
6月18日,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信息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陈心颖坦言:“我们传统金融花了27年积累了八九千万的客户,而互联网金融板块短短几年已经有将近传统金融一倍的用户。”
陈心颖表示,平安在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短短6年里积累了1.6亿用户量。
此前,平安早就有透露,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最好的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和管理者,互联网已经成为平安继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之后的第四板块。
陈心颖介绍,在传统业务板块,平安一万多个实体的网点,70多万保险代理人在跑,有4.5万个电话座席,这才能支撑平安每个月几百万的用户跟公司交互。
但互联网板块完全不同,传统的寿险客户一年来找你一次已经很多了。信用卡会多一点,他每个月会消费。互联网活跃的用户每个月平均41次交互,每个月千万用户通过网络跟平安交互,每季度有过万亿交易量。
互联网创新保险平台不断涌现
除了保险公司之外,其他多个行业的资金也加入了抢夺互联网保险这块蛋糕的行列,互联网创新保险平台不断涌现。
近日,“三马”联手设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首轮增资扩股方案正式获批。本周二,众安保险表示,此次总募集资金约为人民币58亿元,增资后众安保险市值为人民币496亿元。
据悉,首轮融资后,众安的股东数将从9家增至14家。最大单一股东仍为蚂蚁金服,持股比例由19.9%降至约16%;并列为第二大股东的腾讯、中国平安和优孚控股,持股比例由15%降至约12%;其余5家原始股东的股权比例相应被稀释,持股比例约在2.4%至11.28%之间。新加入的5家外部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最多的是鼎晖投资,最少的是摩根士坦利。
更多来自房地产、IT、通信设备、网络传媒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拟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保险业,打开金融布局之门。根据相关信息披露,三泰控股、腾邦国际、京天利、焦点科技、高鸿股份、银之杰等均已谋划布局互联网保险业务,并投入资金建设相关平台。
盘点这些业务,不难发现,保险业外上市公司尝试通过互联网介入保险业务,主要面向几个方向。一是通过收购保险公司股权或筹资设立保险公司的方式获得持有牌照的话语权,寻求进一步资本运作的空间。二是通过技术支持或合作进入汽车产业链,整合资源开展汽车金融、车联网、车险相关业务,而在目前商业车险改革已在全国6个地区试点之际,上述布局被业内认为是下一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三是投资设立子公司,以B2B等形式对接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代理人等产品销售环节,打造保险资源对接互联网用户的消费出口。
银河证券分析师认为,互联网保险市场空间广阔,官方网站、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兼业代理、专业中介代理、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等五大商业模式并驾齐驱,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保险在效率、成本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资本市场致力于构建互联网保险领域生态体系,行业进入加速冲刺期,相关企业有望大有作为。
互联网保险爆发式增长暗藏风险
互联网保险爆发式增长难掩其发展背后隐藏的风险。日前,保监会财险部撰文披露互联网保险还存在四大待解难题,即产品同质化严重、新技术应用不足、产品深度有待挖掘以及信息安全风险大。
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共有85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比上一年度新增26家。经营互联网业务的险企骤增,保费规模更呈爆发式增长。2011-2014年三年间,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其中,2014年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
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兴起为互联网生态链提供了风险保障,有效降低了金融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解决了不必要的纠纷,在2014年淘宝“双11”购物节,退货运费险单日成交近2亿单,创造了保险业单日同一险种成交笔数的世界纪录。
此外,互联网保险的深度应用,还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压力。
尽管如此,保监会认为,互联网同质化较为严重,产品创新亟待突破瓶颈。据介绍,目前互联网保险的主力险种为车险、万能险和短期意外险等标准化产品,个别产品仅以保障为噱头,偏离了保险实质。
此外,互联网保险对网络信息系统的依赖度很高,而网络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保监会指出,保险机构须从信息管理制度、系统授权管理、数据加密等多方面提升信息保护等级,否则有可能爆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