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善”为先 嘉善借“海”扬帆远航

19.12.2018  17:31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18日电(胡小丽 胡哲斐)七年前,德国人阿福莱德•施罗瑟因无法习惯生活环境从原先的上海市变为浙江省嘉善县,不惜每天花近4个小时两地往返。

  三年前,阿福莱德将家安在了嘉善,因为嘉善变得越来越像上海。如今,下班后的他不用急着驱车赶回上海,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遛狗、健身,数着当地的星巴克和3D影院一家家多起来,“能在上海享受到的体验在嘉善慢慢都可以实现了。”

  阿福莱德感知到的变化速度背后恰恰是嘉善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的速度。

  嘉善县地处浙江最北部,其东邻上海青浦、金山两区。如果拿一张长三角的地图对折再对折,展开中心就是嘉善。良好的区位优势,令嘉善成为了上海产业外溢的地区之一,浙江接轨上海的第一站。

  自20世纪90年代,嘉善提出主动接轨上海以来,30余年时间里,两地之间有形的路越铺越多,而以产业合作、地缘文化为纽带的无形桥梁则如毛细血管一般,密布在两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一直以来,嘉善与上海的联系可以用“13579”来表示,即:10%的嘉善人在上海工作、学习或生活;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间接受上海影响而进入。

  “20世纪80年代,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开启了两地交流合作的历史。”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合作交流科科长邹冀一介绍,这是一种民间的自发行为,主要为当时嘉善的一些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而后,嘉善又与上海“浦东开发”迎面相遇,在沪杭铁路复线及沪杭高速公路的依次开通下,嘉善开始利用上海国际平台,招商引资、承接上海外溢产业,形成了初步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格林策巴赫机械(嘉善)有限公司就是上海产业外溢的“见证者”之一。1997年,德资企业格林策巴赫在上海设立销售代表处,并于2006年在上海自建工厂开始生产设备。然而,随着上海国际地位的提高,当地土地、用人成本“水涨船高”。

  “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我们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周边城市群,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嘉善成了首选城市。”该公司副总经理尚成说,自2008年在嘉善注册成立以来,目前公司的制造生产已全部迁入嘉善,上海只保留了财务和销售。

  随着接轨上海步伐的不断加速,类似格林策巴赫的企业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嘉善。“嘉善先后抓住了浦东开发、上海世博会召开和沪杭高铁开通等机遇,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战略,为嘉善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邹冀一说。

  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不仅在产业,还在于高端人才。

  不久前,精通企业管理的周成林“牵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张亚非,决定投身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并产业化。二人在考察上海周边地区一圈后,尚拿不定主意落“子”何处,直到一次偶然,“我们在嘉善高铁站旁看到‘上海人才创业园’,心中陡然生出一种亲近感,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决定落户嘉善。”周成林回忆道。

  面对上海这座人才“富矿”,嘉善通过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带着项目进驻嘉善,以上海人才产业园为核心的嘉善高铁新城便是其一。此外,归谷智造小镇、科创中心、“云谷”空间也成了诸多人才的首选,在“周成林”们眼里,嘉善的空间充足,政策实在,政府服务高效,综合成本远低于上海,是个“靠谱”的选择。

  随着产业、人才的进入,嘉善也在牢牢把握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机遇,立足两地民生共享,放大沪善同城效应。谋划城际轨道、打通断头路、开通省际公交班次,让“20分钟医疗圈”“20分钟养老服务圈”等便民服务正一一走入大众生活。

  由嘉善姚庄丁栅开往上海青浦蒸淀的329路公交车于今年11月正式开通。开通当日,姚庄镇宣传文化员张伟娟便趁鲜体验了一把。

  据张伟娟介绍,姚庄的文化礼堂沪剧演出场场爆满。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她需要经常往上海跑,请上海的剧团来演出,“有了329路公交车,交流方便多了。市民卡只需1元,二十几分钟便能抵达终点站。”

  民生无小事,特别是医疗。如今,嘉善挂号看上海专家门诊、嘉善医保卡上海刷卡结算……医疗资源的互联共享,让嘉善人去上海看病几乎“零”距离。

  从产业融合到民生共享,嘉善于澎湃的改革浪潮中,顺势而为,借“海”扬帆,驶向了幸福生活的港湾,也驶入了更宽广的天地。

  眼下,嘉善以上海为窗口,正在拓宽自己的“国际朋友圈”。

  计划投资16亿欧元的荷兰新能源项目宣布落户浙江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越发开放包容的营商与生活环境还吸引了喜力酿酒、洋汉机械、乐雷光电、艾西复合材料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嘉善开放的步伐越迈越矫健。

  “嘉善不靠海,但我们要依托上海这个最大的‘海’扬帆远航。”嘉善县委书记许晴所期待的正慢慢照进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