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爱民书记 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张爱民
“15日、30日,放电影;16日,理发;20日,象棋培训;每个月第2个周二,老年人保健咨询……”看着手里记录的这些内容,张爱民催促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些卡片要赶快印好,发到居民手里。”从11月1日开始,杭州翠苑一区居民就可以在新建成的“邻里之家”里享受这些免费服务了。
如同他的名字,在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张爱民心里,居民的事永远排在第一位。
服务群众快节奏
走进翠苑一区,绿树成荫,桂花飘香,老人悠闲地散着步。社区服务中心在哪,每幢楼在哪个方向,小区里的指示牌都标识得清清楚楚。记者很顺利地找到社区办公室。
“社区这样规划设计,你觉得还可以吗?”一见到记者,张爱民就询问起意见。社区发展是他最关心的,他总想多听听意见,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翠苑一区有7000多名常住居民,2000多名流动居民,汽车保有量近800辆。停车难一直是困扰老小区的难题,但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一辆随意乱停的车子。
去年4月,张爱民从翠苑四区调到这里工作,首要事情就是走访居民,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和建议。停车难,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张爱民和社区干部讨论商量了几套方案,决定拓宽道路、重新设计绿化带。最终,拓宽了1600平方米,一下子增加了近150个车位。
在城市老小区中,翠苑一区是较早引进物业的。社区给物业定了个“规定”,只要有居民反映需要物业解决的问题,或者社区干部在走访中发现问题,就记录下来,发抄告单给物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小区物业负责人经常向张爱民“抱怨”:节奏太快了。
可张爱民不这么认为。他说,随着社会发展,居民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跟上这样的节奏,才能服务好居民。
每日“三访”探民情
每天一早,当不少人还在睡梦中时,家住丁桥的张爱民便出发了。7时多到社区,是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社区里有近一万名居民,不可能每户情况都很了解,而且很多年轻人白天都碰不到,早上去逛逛,能碰上不少居民。”每天跟居民唠唠,成了张爱民必做的事情,而且收获不小。
80多岁的居民张欲根最近能拄着拐杖自己走路了。今年初,张欲根不小心摔碎了骨盆,出院后一直住在家里,由老伴照顾。
张爱民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看望。张欲根住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厕所还是老式“蹲坑”。张爱民发现,老人因为受伤,上厕所很不方便,也影响身体康复。他很快便买来了坐便器,还专门找师傅上门安装。
这样的走访,张爱民基本上每天都有3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下午4时一次。许多居民家的困难,就是张爱民在一次次“闲逛”中得知并解决的。
“社区里的事看起来小,但对居民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只有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才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张爱民说。
公平处事得民心
“尊重他人、诚心奉献、公平公正、以身作则”,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张爱民给自己的工作总结了16个字,这也是他要求自己必须做到的。
“张书记,不好了!有个人拿着菜刀堵在单元门口!”去年夏天一个下午,一位居民急匆匆地跑到社区办公室。张爱民二话没说赶了过去。
只见一个30来岁的男子,光着膀子,挥舞着菜刀,嘴里一直嚷嚷着堵在单元门口,居民们都不敢靠近。
张爱民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主动迎了上去。“别激动,别激动!我是社区书记,你有什么问题跟我说,我想办法帮你解决。”对方依然很激动,但从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张爱民听出了其中缘由。
这名男子是一楼住户葛阿姨的儿子。葛阿姨在路边放了几个花盆,却被同一单元的居民开车时不小心压破了。葛阿姨家提出赔偿,对方也同意了,但迟迟没有赔,她的儿子情绪一激动就挥起了菜刀。
张爱民马上联系那位开车的居民,安抚葛阿姨的儿子。“葛阿姨有心脏病,如果乱停车,一旦有急事,救护车开不进来,很危险的。”“人家撞破花盆也不是有意的,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多理解嘛。”……张爱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半个小时后,两人握手言和。
“这件事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对待老百姓,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很重要,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社区党委副书记沈一凡说,张爱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