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已付钱 滴滴司机恶言相向为哪般?

12.05.2016  09:54

  2016年5月10日上午,乘客周女士按照往常一样从家中叫了滴滴司机到楼下去位于西湖文化广场的公司上班。本是一件最平常普通的一件事,没想到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司机是位中年女士,由于手机问题,全程是乘客周女士给司机指路。整个过程花了周女士比平常多一倍的时间和车费。

  杭州的早高峰怎一个“”字了得,在离目的地还有300米左右的路程时,乘客周女士看见堵的严重就和司机魏师傅商量选择靠边下车,司机魏师傅同意了,却突然把手机拿给周女士让她付钱。打过滴滴的都知道,要先司机点确认,然后乘客用支付软件来确认订单。为了赶时间上班,乘客就和司机说:你点确认吧,钱稍后会付的。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可来了个大转折。

  司机魏师傅先是给周女士打了第一个电话,周女士不在,没接到。接着又开始打第二个电话,周女士接了,司机魏师傅直接就说没收到钱,可是周女士的微信上显示已经把钱转过去了,乘客微信显示扣款成功,并且截图给了司机魏师傅,并和司机商量可以问问滴滴公司,看看是什么原因,第一次的通话就这样结束了。

  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一次打车之旅,却突然来了半夜惊魂,司机魏师傅竟然在半夜凌晨0点57分打骚扰电话,于凌晨1点03分的时候给乘客周女士发来了恶毒短信,短信内容包括:厄运连连、不得好死等诅咒词语。想想周女士只是打了车而已,竟然会平白无故受到如此的恶言恶语,并且对周女士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精神骚扰。

  谁也不想早上起来看到如此恶毒的诅咒吧,为了解决这个事情,周女士给滴滴公司投诉了,希望可以得到滴滴公司的解决方法。滴滴公司的客服回复24小时之内给出解释,截至目前,滴滴公司仍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周女士继续维权合法合理。

  之前也发生了司机骚扰女乘客的案例,如:司衣衫不整、司机直接对女乘客进行骚扰等等,都表明打车软件在司机的审核需更加严谨,对于品格恶劣的应该严肃处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打车软件,滴滴也好,神州也罢,每一个打车软件的诞生是为了服务客户,而不是给客户带来困扰,我想这也是打车软件最初成立时候的初衷吧。目前,杭州市公安部门正在对杭州司机背景进行审查,审查主要包括司机身份,有没有吸毒等犯罪前科,车辆有没有按时年检,以及人车信息是否相符等。小编认为对于有案史、没有服务精神的司机,应该取消入职门槛、在平台上永不录用。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