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迎来大变革

24.10.2014  12:42

  每年千亿元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将从“碎片式”的管理纳入统一平台分配、运行。据媒体报道,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方案》下称《方案》 ,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即将发布,并分三步实施:2014年就要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先行组织部分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至2016年,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和各类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实现科技计划安排和预算配置的统筹协调;2017年,经过三年的改革过渡期,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运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方案》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具体委托专业机构来管理。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06年的774亿元到2013年的2364.68亿元,中央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到全部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11.55%。而当下中国面临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空前的需求,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用创新来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在谈到中国的创新目标时透露了一系列发展指标——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保持年均15%的增速,从2012年的10万亿元左右提高到2015年的15.5万亿元,2017年达到20万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从目前的54.5%提高到2015年的57%,2017年达59%。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世界前三,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
  不过,中国所需要的创新远不只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尤其重要的是,创新不是政府强势主导下的某些技术类的创新活动,更应该是广大市场主体参与的商业领域下的创新,是企业自发的创新,是来自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创新。更何况,近年来,科技计划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问题上。
  就拿科研经费来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跻身世界前三,与此同时,R&D投入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再创新高。理论上,如此大的投入应该与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相匹配,然而,中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却在30名以外。根据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公民2011年申请了560681件专利,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专利申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目前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中,企业仅占比15%,而发达国家则达30%以上。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目前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在政府不惜重金投入科技与实际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不成比例的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显然存在严重问题。其中,科技腐败与科研经费分配体系就是典型的问题。就连科技部部长万钢也表示“痛心科技腐败”,对有关违纪违法案件感到“愤怒、痛心、错愕”。
  不过,正如专家所言,科技界乱象的表层原因是“多龙治水”导致的立项重合,存在着多头配置、部分分割、分散重复和封闭的现象,进而导致科技人员一题多报、弄虚作假、违规使用经费,甚至腐败,但深层原因存在于管理体制上。此外,目前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科技资源分配方式,首要的问题和国企相似,都是信息不透明、缺乏社会监督。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新的《方案》将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其中,在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革在于转变政府科技项目管理职能,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专业机构管理项目,建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建立评估与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士介绍,此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发挥好引导激励作用,通过制定普惠性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对于政府支持企业开展的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其次,为了更加有效使用科研经费,政府除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的措施,也需要从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系、打击科技腐败等方面着手。最后,科研经费改革除了引入第三方监管,还少不了科学、透明的预算制度,以及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在缺乏竞争压力之下,其改革的难度比国企改革还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