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版图将出现一块“浙江高地”
李强省长财富论坛发言。 浙江在线记者 倪雁强 摄
非常高兴参加“2015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首先,我谨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今天论坛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新常态。新常态的表层含义是经济放慢了脚步。但我想告诉大家,今天咱们脚下这块土地时时都在变化,浙江人创业创新的脚步不但没有放慢,而且在不断加快。
凭什么这么说?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场馆,3个月前我来调研时还没有确定方案,1个月前我来考察时还是一片脚手架,今天已是一个很舒适的会场。这个场馆从设计到投入使用仅用了80天。场馆所在的地方,是杭州市余杭区新打造的一个互联网创业小镇,我们叫它梦想小镇,从概念提出到今天正式启用,前后只用了8个月。梦想小镇是一个“众创空间”,是一个做梦的地方,也是一个圆梦的地方,是一个让天下所有有创业梦想的人把梦想变成财富的摇篮,同时,它也将成为天使投资的一个乐园。现在,人才正在向这里集聚,资金正在向这里汇流。梦想小镇还没有正式启用,就已经引进基金机构15家,规模超过260亿元。所以,我想说,从场馆的建设到小镇的打造,都反映出浙江人新一轮的创业创新的热潮在掀起,步伐在加快。今天各位金融界的朋友来到浙江,来到这里,探讨新金融、新财富,是来对了地方、而且来对了时间。
关于金融创新,我先说个人的一个判断:中国金融创新舞台上将传出“浙江好声音”,中国金融版图上将出现一块“浙江高地”。具体谈三点想法:
一、新常态下的浙江经济在呼唤金融创新,也在催生新金融
最近,我把来自金融界的两件事串在一起:第一件事是今年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低利润预期,有的银行甚至明确提出利润负增长。而在两三年前,业内人士还在说“银行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第二件事是阿里巴巴2013年6月生了一个小宝宝,取了个名字叫“余额宝”,这个孩子长大速度惊人:短短5个月就成为中国基金史上第一支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到去年底基金规模接近6000亿元、用户1.85亿。据说,“蚂蚁金服”已经在谋划上市了,估计块头不会小。作为“互联网+”的新业态,余额宝、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银行体系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长远来看,这对金融改革未必是件坏事。
这两件事发生的背后是什么?是改革的力量、竞争的力量、民间的力量、草根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还是跨界的力量?都对!本质上看,就是创新的力量。这两件事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中国金融业已经步入了一种新常态,步入了一个不创新就不能活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新金融驱动变革的时代。
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贸国、第一大储蓄国。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化、资金配置方式多元化,以及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新金融业态将大量出现,金融会加速“去中心化”,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中心可能或者正在发生位移。所以,我认为,浙江的机会来了。
在这里,我想简单回顾一下世界金融史。16世纪的荷兰,发行了历史上第一只股票,建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成就了荷兰海上殖民霸权;18世纪的英国,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使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脱颖而出;19世纪以来的美国,构建了投资银行体系和私募股权投资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美国确立了领先地位。可以说,谁能引领金融创新的方向,谁就能够站到全球经济和产业变革的潮头。
两年前,浙江人均GDP就迈上了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金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将从投资拉动、出口带动、要素推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应运而生,传统银行信贷服务难以匹配,必然扩大直接融资,必然催生新金融。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涌动,新市场主体需要新型的金融服务,通过资本杠杆实现“惊险一跳”。因此,新金融既要为新常态“输血”,解决浙江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这一“两多两难”问题,也要为新常态“造血”,帮助市场主体和老百姓创新财富管理,又使新金融自身成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以,浙江在呼唤金融创新的同时,正在催生新金融。这是浙江的机遇,也是在座各位的机遇。
会场大景 浙江在线记者 倪雁强 摄
二、浙江人有财富管理的基因,浙江有能力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一块高地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兴盛就是靠浙江人的草根创业。草根创业的表象是肯吃苦,背后是义利兼顾的“重商文化”,其特质是浙江人有财富管理的基因。古往今来,浙江民间金融非常活跃,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信用文化。浙江还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私人钱庄、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信用社、第一部规范民间借贷的地方法律。
这种特殊的“金融基因”,使得金融深深扎根于浙江大地,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我说一组数据,近年来浙江全省金融业增加值接近3000亿元、占GDP比重8%左右,分别列全国第三、省区第一。作为“金融大省”,浙江已形成了银行业的“浙银品牌”、证券业的“浙江版块”、保险业的“浙江亮点”、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
归纳起来,浙江发展新金融,已经具备三大优势:一是资金量大。浙江藏富于民,老百姓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全省存款余额高达8.3万亿元。二是特色明显。浙江的互联网金融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拥有蚂蚁金服、同花顺等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法人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量居全国第一。三是充满活力。浙江的股票交易额、期货交易额、基金交易量一直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49家,市值超4.5万亿元;境内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二位,报会及辅导期内拟上市企业193家;证券开户数达757万户,投入资金达1.6万亿元,随着最近牛市作用,今年前2个月新增资金更是占到全国的13.5%;全国20%以上的私募资金来自浙江;全国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2家在浙江,4家主发起人为浙商;温州金改、丽水农村金改、义乌金改、台州小微金改等改革试点,有力激发了金融市场的活力。
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金融业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客观地讲,在银行总部集聚上,浙江比不过北京、上海,但在非银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上,浙江完全有机会坐上“首班车”、步入“快车道”。因此,浙江去年把新金融列入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之一,正在加快“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努力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努力在中国金融版图上出现一块“浙江高地”。
与会嘉宾专心听讲。 浙江在线记者 倪雁强 摄
三、浙江正在强化制度供给与创新驱动,让我们共同拥抱新金融、创造新财富
我认为,浙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是: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浙江正在打造“四个生态系统”,即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我想,浙江的四个生态系统越好,发展新金融、创造新财富的优势就越大。
政府制度供给的着力点,就是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市场环境营造得更开放更公平。浙江“金融富矿”的开采、“金融高地”的打造,需要一大批优质金融机构的参与。要通过大家的努力,让金融与创业创新无缝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老百姓多方共赢。
现在,浙江正在打造一批新的平台发展新金融,努力将杭州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财富管理中心和互联网金融中心,加紧建设余杭梦想小镇、山南基金小镇等一批金融特色小镇。同时,省政府决定设立200亿元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信息经济发展基金,民营企业也在筹备设立浙商成长基金、“浙民投”基金等一批百亿级基金,让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向浙江集聚,让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向浙江集聚。
发展新金融、创造新财富,是浙江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机会,也是金融机构做大市场蛋糕的机会。真诚邀请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人才来浙江落户、创业、发展、壮大,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浙江打造成中国金融创新的高地,共同拥抱新金融、共同分享新财富、共同引领新常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