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豫剧 中国精神
在“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开幕式上,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善朴(左二)、杨华瑞(右一)、柳兰芳演唱《朝阳沟》选段。 挚 友 摄
4月6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落下帷幕。一组数据直观地表现了此次展演月的空前盛况:6个省区市13个院团参演,观众达4万余人次,300多家媒体共发布4000多条消息,网络总点击量3亿人次。4月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在京主办了“中国豫剧 中国精神——豫剧传承发展研讨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党委书记汪荃珍与北京、河南等地的30多名戏曲理论家参加会议,共同谋划豫剧未来。
王文章在发言中概括这次展演月之所以成功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名家云集、名剧荟萃。展演既有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现代剧,剧目和演员高超的艺术水平提醒我们珍视戏曲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第二,展演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由河南豫剧院具体组织,文化部、中国剧协共同推动。戏曲的振兴更多的要靠戏曲人自己的努力。举办这类活动,理应让它真正成为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积极组织、共享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由这次活动可以看出,主管部门要更多从经费、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下放职能,让文艺院团主动承担责任,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次展演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第三,充分尊重和发扬了戏曲本体的审美魅力。特别是新编的一些剧目,很多地保留、借鉴、运用了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创新是必需的,但创新首先应考虑从戏曲本身资源当中来吸收营养,要重视本体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戏曲的形式美。戏曲的传承、发展、提高,离不开挖掘传统。在这次演出中,戏曲(豫剧)本体审美特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王文章还指出,这次展演的成功是在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后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一个具体的很好的呈现,戏曲艺术工作者自身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现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为戏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有赖中央政策的扶持,戏曲界通过自身努力,戏曲的传承发展大有希望。
抱团发展的劲头令人感动
在本次研讨会上,“豫剧人抱团发展”令康式昭、龚和德、王蕴明、安葵等戏剧评论家十分欣赏。
豫剧遍布全国十余个省区市,共有160多家专业豫剧院团、1000多个民营剧团,享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自2013年河南豫剧院组建成立起,对全国豫剧院团进行示范、引领和帮扶就成为建院宗旨之一。3年来,河南豫剧院发挥着枢纽作用,不断派人赴其他省区市豫剧团进行创作、教学指导,甚至在人才培养上实现联合招生。
在活动前期的筹备时间里,河南豫剧院领导班子一年内30次进京,联系演出业务。展演活动开幕后,所有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整整一个月没回家;其他省区市的各个剧院院团长在保证正常演出外,带头自筹资金,保证展演月活动的正常进行……
专家、学者认为,河南豫剧院率领全国豫剧院团完成这样一次战役,树立“大豫剧”理念,有助于增强全国豫剧人的自信心,也有助于戏迷对本剧种增强信心,对带动地方剧种的发展大有裨益。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赓续华认为,此次展演是中国豫剧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展现了豫剧的新成果,实现了豫剧的新突破,让人们刮目相看。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军评价是:“蹚出了一条‘领导支持、院团努力、中心开花、四方响应’的路子,值得全国戏剧界深入研究。”
康式昭、安葵说国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后,戏曲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感慨戏曲发展首先有好的政策,同时也事在人为,豫剧人树立了榜样。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介绍,今年,河南省对文艺事业的投入将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预计超过1亿元,其他配套政策也在陆续制定中。”
用中国豫剧表现中国精神
场场爆满的景象贯穿整个展演月。无论是经典剧目《五世请缨》、《花木兰》、《朝阳沟》等,还是新编剧目《程婴救孤》、《九品巡检》、《焦裕禄》、《风雨故园》、《全家福》等,以及新疆、河北、山西、安徽演出的《大漠胡杨》、《我的娘·我的根》、《宇宙锋》、《吴琠晋京》、《印记》等,剧目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而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柏青、王红丽、金不换等名家的倾力演出让豫剧盛宴更加精美,一大批豫剧青年演员也在京城舞台崭露头角,就连贾廷聚、王善朴、杨华瑞、柳兰芳等多位年过八旬的老艺术家也鼎力相助。李树建对本次活动主旨的诠释是:“用中国豫剧完美地表现出中国精神。”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感慨地说,戏曲如今面临各种挑战,有些人盲目崇拜西方。因此戏曲人一定要把握戏曲艺术之美,要知道抓住什么、传承什么、发展什么。本次展演活动较好彰显中华戏剧的审美风范,值得肯定。
豫剧为何覆盖地域较广?龚和德分析了豫剧的三点优势:一是声腔优势,男女声、真假声结合得特别好,豫东调、豫西调互补,豪迈、缠绵兼而有之。二是语言优势,豫剧方言具有浓厚地域风情,又有被全国观众普遍接受的可能性。三是创造力的旺盛,出现了樊粹庭、杨兰春、姚金成、陈涌泉等一批剧作家,表演艺术名家新秀不断涌现。
王蕴明通过豫剧展演月看到豫剧人的德才兼备,表导演队伍建设上以老带新,可谓是后浪推前浪,所以能在剧目生产上通向波澜壮阔的美的海洋。
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媒体的强力介入也是此次展演月活动势头强劲的法宝。从中央到地方的传统媒体不间断刊发消息、综述、评论;新媒体戏缘APP全程跟踪,将23台大戏的视频全部搬上网络,扩大传播影响力,仅戏缘公众号上展演月信息的点击量已过亿。恒品文化·戏缘负责人黄俊棋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艺术家的舞台除了剧院,还有网络,占领更多的移动终端,豫剧先行一步。
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称赞,这次展演不仅阵容大、剧团多、地域广,更重要的是非常有时尚性。戏曲+互联网的局面开始打开,这样就使戏曲不仅仅是圈内热,而且走向了更广泛的受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所长王馗也认同现代媒体与豫剧的结合是本次展演活动的一大亮色,这种宣传推广方式应该总结。
研讨会末尾,面对领导、观众的高度评价和深情期待,李树建回应说:“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重视与支持。河南豫剧院是全国保护、传承和发展豫剧的重要载体。全国豫剧人实现‘中国梦’,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