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用“东方葵”为一代人立像

25.11.2015  09:41

对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而言,葵在他生命中有着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葵让我们想到了忠诚、坚守、理想、草根。它的根系很厉害,能把石头都揉碎。我的每枝葵都是沧桑的,和我们这一代人有着相似性。”于是在他笔下,葵成为一代人的化身,从中看到了它们生命的坚持。葵就是许江的梅兰竹菊。

2015年12月3日至2016年2月28日,许江的又一艺术大展——“东方葵Ⅱ——来自葵园大地的报告”将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就在展览前的一个雨夜,当绵绵不绝的雨水肆意敲打窗外的芭蕉,一个紧张而又充满艺术冲击的展前会正在紧张进行。展览的请柬选用的是许江最新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倾覆者之一》,在成片倾倒的绿葵中,请柬上那一行小字——“五个令人心愀的葵园现场,一段持续12年的生命远旅”,却如千钧一发,直戳人心。

12年前,与小亚细亚高原的“”不期而遇

12年前,许江在土耳其的小亚细亚高原与“”不期而遇。“我蓦然遭遇一片夕阳下的老葵。那葵钢浇铜铸一般,与大地浑然一体。它们正朝向同一个地方,太阳从它们身后缓缓落下。我仿佛看到一群老兵,也看到我们自身,那曾经向阳花开的一代人。那一瞬间,我所有的关于向阳花的经验——那时代的群体命运和现实的风雨沧桑,那交叠我 心并在记忆中蒸煮了几十个年头的经验——被怦然激活。我看到了将一代人的生命历史性地活化而为的存在。我不仅看到了葵,而且看到了葵的荒原表情,看到了一个季节和站在季节边上的自己,从此开启了我的葵园绘画。

此后,他陆续遭遇了生命中五个愀然于心的葵园现场,并从这些发生现场中反复自我开启,提炼出葵园绘画的精神内核:从小亚细亚高原的“远望当归”,到内蒙古雪原的“沧桑如醉”,从象山葵园的“重生之炼”,到阿尔泰荒原的“群葵即人”,再到嘉兴南北湖的“此在即诗”。在这段持续12年的生命远旅中,许江从远方回到本土,从俯瞰的天空回到沧桑大地,再回到群葵的家园。12年来他如农夫般在画布上每日劳作,谱写出一曲葵园深处的精神史诗。

12年,一个属相轮回的葵的记忆

12年,是一个属相轮回,我几乎都可以写一个《十二葵园记》了。”那个深夜,许江喃喃地说。对于杭州人而言,许江的葵并不陌生。且不说他那一系列轰动一时的展览,就是每天穿梭于地铁上班的人们,也能看到他那片红色和黄色的葵林,在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里的墙面上昂首肆意地盛开。

许江的葵与世人见面,始于9年之前。2006年,他携《葵园十二景》首度晋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题为“远望”的个展,揭开了他一系列大型展览的帷幕。近十年来,许江带着他的葵,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台北,又从国内到国外。“2010年在杭州的那次展览,浙江美术馆史无前例地把大厅封掉,一片金色的葵,仿佛一列火车一样呼啸驶来。”2011年,许江又把葵园“”到了苏州博物馆,不仅在室内,还有室外。“当时据说还没有人在室外与贝聿铭设计的苏博呼应,而我这片葵,应了贝聿铭的邀约。

用“东方葵”为一代人立像

自2011年起,葵园先后经历了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德国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等重要机构的一系列国际巡游。2014年,“葵园”系列又以“东方葵”为题,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受到海内外艺术界同仁的广泛关注。这一次,许江带着他的最新作品、带着东方葵的“发生现场”来到上海中华艺术宫,这是葵园系列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总结性展示,同时也是一份来自葵园大地的视觉报告。

本次展览依照中国艺术传统中特有的观物方式,分为四个主题板块:“俯仰-共生”“重屏-东方葵”“层览-葵平线”以及“综观-百塑百葵”。这四个板块以雕塑、油画、水彩等艺术形式,发显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美学特质。许江把他的展览命名为“东方葵”,这是他最新一组巨幅画作的主题。在“东方葵”的系列里,葵被置于史诗剧场般的空间中,蔓生、交错、叠压、铺张。葵名东方,不只是由于许江与葵遭遇的起点是小亚细亚高原那个世界史上的“东方”的起点,也不只因为它们永远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东方葵的“东方性”不仅体现出许江对油画语言的本土再造,还体现为在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宏大进程中,“向阳花开”的一代人集体命运的屈折与展开。画葵即画人,群葵即人,许江以葵为一代人立像。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