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海盗都不怕 为了中国的这些瓷器欧洲商人也是蛮拼的

17.08.2015  00:50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一对)

著名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理尼在 1514 年创作的名作“诸神的盛宴”中就画有明代中国瓷盘,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瓷器在当时欧洲的崇高地位。

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

展览时间:8月7日至2016年1月4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

现在的我们,总以为拥有几个LV、PRADA皮包就是高端奢侈了。在16世纪的欧洲贵族眼里,中国瓷器才是一种高端奢侈的存在。就像大牌们也有一些定制款一样,当时欧洲贵族们定制的中国瓷器,也有不少爆款。上海博物馆刚刚开展的《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上,160余件明清时期的贸易瓷,都是当时在欧洲风靡一时的“爆款”。

这些藏品不少来自沉船打捞所得。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钟凤文说,这些外销陶瓷的器型、图案都有讲究,除了从中国买回瓷器,商人还负责承接一些贵族的私人定制业务,外销瓷生意做得那叫一个红火。

价值

一个普普通通的青花瓷盘

就够买好几个奴隶

当时,欧洲的普通百姓基本上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瓷器,拥有少量瓷器的贵族家庭,也没人舍得拿出来日常使用,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象征性用一下,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就这样,还要增派仆人专门负责盯牢,以防这些金贵的碗碟杯盘被赴宴的宾客顺走。要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青花瓷盘就够买好几个奴隶。

当时在土耳其,还传说龙泉窑的青瓷能拿来验毒,如果瓷器里盛放有毒的东西,瓷器便会魔术般自然开裂。

商机无限,欧洲商人蠢蠢欲动,漂洋过海来中国做起陶瓷海外代购的买卖。巨大的利润面前,就算是要冒着沉船或是遭遇海盗的风险,也勇往直前。

款式

谁家用上中国瓷器酱醋瓶

绝对是高品位的象征

唐宋时代,很多贸易瓷和中国国内用的差别其实不大,西方人对于瓷器都感到稀罕,买什么回去都觉得好看,但后来看得多了,也开始希望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明清时候,外销瓷器跟国内普通瓷器差别就明显起来。工匠们也懂得在传统基础上融入异国元素,与本地销售的瓷器区别开来,制作工艺也讲究,希望能卖出个好价钱。

外销瓷运输一般都是走海路,瓷器通常都被放在一个个大瓮里面,用稻草包好,装在底层压仓,不怕磕碰。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从沉船里打捞起来的陶瓷,都还跟新的一样。

明弘治、正德年间,出过一款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用来盛酒,瓶颈肩部有一对绶带形瓶耳,好像环抱住圆圆的壶身,也叫“抱月瓶”。这种款式就是从西亚传过来的,当时景德镇窑烧造这一器型,专供海外市场。

展览里有一只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看起来就更觉得眼熟了,跟大夏天我们用来喝扎啤的啤酒杯形状相似。估计是欧洲商人接了一位爱喝啤酒的客户订单,交给工匠指定要制作这种器型,但花纹还是可以由工匠自由发挥。工匠在这个啤酒杯上用青花装饰,画的是一幅猎鹿图,骑马男人一手持皮鞭追赶着一头鹿,鹿慌不择路地向前逃窜。在欧洲造型的器物上,这类以中国的绘画技法表现中国传统题材内容,在17世纪特别流行。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高端客户,还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要求,买回杯子之后,到欧洲再请银匠给杯子加上一个银盖子。

刚开始,商人们带来的设计样稿不多,交往密切后,各种奇怪造型的款式都出现了。这里要提一下景德镇窑青花果树纹油醋瓶,一个身子,两个壶口,一头倒醋一头倒油,里面有隔板将醋和油分离,倒醋时,油绝对不会跑出来。荷兰人过去都是用金属制作这种调味瓶,哪个大户人家要是用上中国瓷器酱醋瓶,那绝对是高品位的象征。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余夕雯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