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成效纪实

11.01.2016  11:50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题:当代精品直通世界文学翻译沟通心灵——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成效纪实

  “中国读者所了解的阿拉伯国家的作者比较少,大部分人也仅仅知道较为知名的纪伯伦和纳吉布·马哈福兹。同样,阿拉伯世界里,中国作品也几乎空白,对中国作家的认知也近乎为零。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连接着阿拉伯世界,现在我们需要用文化来增进彼此的沟通与了解,而文学就是最好的载体。”负责《安魂》阿拉伯文版出版发行的华文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说道。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心理、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体现,可以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宣部组织实施的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的持续推进,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学翻译作品,带着中华民族的诚意大步“走出去”,有血有肉地表现中华文化、中国精神,让国外民众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润物无声的独特效果。

  当代文学在世界刮起“中国旋风

  2014年,作家麦家在西方出版界刮起了一阵“麦旋风”。他的小说《解密》经由企鹅出版社翻译成英文版,在西方主要英语国家中出版发行后,引起巨大轰动,创下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英文翻译销售的纪录。《解密》不仅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好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BBC电台等30多家海外主流媒体对麦家及其小说创作进行了报道,并给予较高评价。“今天我们是怎么迷恋他们的,明天他们就会怎么迷恋我们。中国作品‘走出去’要充满乐观地打持久战。”麦家对中国文学“走进”海外的前景满怀信心。

  《解密》就是由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第一期所资助的作品。可以说,翻译工程的实施,为中国优秀当代作品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强大支撑,让更多的名家名作得以乘此东风,远涉重洋,刮起一股“中国旋风”,让更多国外读者得以领略中国当代文学的魅力。入选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前两期的作品,大多都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当代优秀作品,从深刻厚重的现实力作到通俗活泼的儿童文学,从生动、接地气的小说到优美、诗意的散文,都受到了海外读者的喜爱。据北大出版社海外合作部主任谢娜透露,曹文轩的作品《草房子》在俄罗斯发行不久,便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追捧。而随着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的热播,同名原版书籍也在非洲大陆受到极强的关注。这既反映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也反映出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喜爱。此外,贾平凹的《高兴》经由瑞典的万之书屋出版,毕飞宇的《推拿》由企鹅(澳大利亚)出版社出版,韩少功的《韩少功中短篇小说集》由韩国创批出版社出版,王丽萍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由肯尼亚文学局出版后,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为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谈到,这个工程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充分发挥了推动中国当代作品“走出去”的作用,增强提高了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

  为名家名作走向世界打牢地基

  为了能让中国当代作品“走出去”,相关部门开足马力,全速前进。第一期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承担的20种图书,至今已经完成翻译出版工作的图书有曹文轩的《草房子》(俄文版)《红瓦》(俄文版),周大新的《安魂》(阿拉伯文版)和格非的《隐身衣》(法文版)。由中国作家协会承担的25部作品,已有贾平凹的《高兴》(瑞典语版)、毕飞宇的《推拿》(英语版)、麦家的《解密》(英语版)、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西班牙语版)、王丽萍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斯瓦希里语版)等9部作品正式出版。2015年以来,中国出版集团承担了第二期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的13种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

  高水准的翻译和权威出版社是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因素。翻译工程立项资助作品的译者包括了葛浩文、陈安娜、艾瑞克等一批世界知名的汉学家翻译家,确保和提升了作品的翻译质量。同时,不少作品与企鹅出版集团、兰登书屋、杜克大学出版社、双行出版社等国际知名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和宝贵契机,并为今后该工程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翻译工程第一期中负责出版发行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西班牙语版)的五洲传播出版社也因该工程的推进,对自己的海外出版发行项目信心满满。“文学翻译的难度众所周知,为此,我们聘请了一批跨文化交流和文学领域的专家,包括国内顶尖的西语专家、西班牙的孔子学院院长、大学教授和墨西哥总统的首席翻译等,可以说是荟萃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精英。”五洲传播出版社社长李红杰说道。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在此之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行于海外,但这次他的《红瓦》和《草房子》两部作品受到该工程的大力支持,对他本人来说意义非凡。“这项工程为中国当代作品能够顺利‘走出去’开启了一个直通世界的通道,已经得益于该工程并发行于海外的作品都将为后续工程中的作品提供宝贵的经验,只有长期以往,才能让中国作品逐渐被世界认同。”曹文轩说。

  作为“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徐则臣的作品《跑步穿过中关村》(英文版)也借该工程之力于2014年在海外出版发行,他认为该工程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上对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支持力度都是相当大的。“文学作品‘走出去’的过程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让依赖较缓慢的自然常态下的作品输出变得更加高效和高质。希望这项工程能够在进行中越做越完善,程序越做越精简,持续不断地资助并扶持中国当代作品走出去,以质以量立足海外,届时世界将不得不正视中国文学,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文字来了解中国。

  让中国当代文学实现“可持续输出

  为了使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始终保持良好的势态,真正实现文学翻译的可持续发展,各相关部门既八仙过海又同舟共济,努力把东风吹得更加强劲、把风帆扬得更高,让更多的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乘上这艘大船,驶向世界各地。

  借翻译出版工程的契机,中国作家协会也对1978年以来中国文学发展情况及翻译出版情况做进一步梳理,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的对外翻译出版情况,并加强与各出版社国际版权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各国汉学家、翻译家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与国内知名作家及青年作家的联系范围,让更多的作家了解该工程,最终达到以多种形式增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海外影响力。李敬泽表示:“无论是作家、翻译者还是出版方都对该工程抱有很大的期待和热情,从中国作协来说,会继续总结这个工程开展两年以来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把这个工程持续推动下去。中国文学、文化的‘走出去’需要耐心,不能浮躁,这个工程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做出不断的努力,才能最终收获果实,实现我们自己的作品能够可持续地输出并立足于世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坚持“坚持标准、突出重点、结合实际、讲求效益”的工作原则,有条不紊地推进文学翻译和图书推广。目前,除了跟踪推进前两期已经立项项目的执行情况外,已经着手今后关于该工程的相关工作。正在建立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适于国际传播的“走出去”图书基础书目库,择优把基础书目库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报送,确保报送的书目精中选精,优中选优。还将建立中外译者合作机制,通过实行资助译者实名制,可以切实提高翻译出版质量。总局进口管理司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这一重要平台,持续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走入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心中,让他们通过文学这一诉诸心灵的方式,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了解当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