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出台最严标准重塑消费信心

25.04.2016  08:46

与欧美标准一致或按国际最高标准制定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资源禀赋、生产技术水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消费信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我国奶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奶业形势非常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4月21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2016年主席联席会暨农垦乳业发展峰会在哈尔滨召开,光明乳业、三元食品、完达山乳业等联盟17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场出席,并推出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

据笔者了解,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之所以制定这个标准,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这个标准进一步提高农垦奶牛养殖水平,生产更多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生鲜原料乳,并通过加工工艺的优化,提振国人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促进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扭转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不利局面。

该标准是在我国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农垦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指标,由联盟内外的专家用将近一年时间,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诞生的。

与我国现行的标准相比,该标准对几个主要指标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首先,将菌落总数从每毫升200万以下(生鲜乳国标)调整到了每毫升10万以下,该项指标得到了大大提高,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欧盟和美国的标准一致。同时,将我国现行标准中没有的、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体细胞数首次纳入到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中,并且也是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欧盟的标准来制定的,即每毫升40万个以下,该标准要高于美国每毫升75万个以下的国家标准。

在笔者看来,这两项指标的调整既为农垦乃至全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标志着我国农垦奶牛养殖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和奶牛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生鲜乳质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这对修改“国标”起到助推作用。

其次,基于国内规模化牧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垦乳业在奶牛品种、饲料组成、饲养管理水平方面的突出优势,将乳蛋白率提高到3.0%,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生鲜乳的优质标准,比2010国家生乳标准的2.8%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在笔者看来,新标准提高乳蛋白率指标,对于我国奶源质量的提升,弥补过去我国在生鲜乳质量指标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这样的完善和补充对提振国人对中国乳业的消费也有作用。

目前,全国农垦系统奶牛存栏139.2万头,占全国奶牛总存栏的9.5%。原料奶产量375.1万吨,占全国的10.1%。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