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中医院如何适应医改
2015-04-15 中国中医药报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院长柏平华:
四机制适应新医改
长兴县实行公立医院改革是在2012年。医改既然来了,怎么样抓住与医改相关的有利政策,大家见仁见智。当改革来时,医院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省三级评审和国家级评审。省级评审标准注重医院的技术水平,而国家级评审则是注重中医药治疗水平的,于是我院把这两个标准都结合在了医改内。
医院建立 “四个机制”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一是经济运行机制,医院的特点就是门诊病人多,慢性病病人多,住院病人少;公立医院改革后,护理费涨了、手术费涨了,但医院补偿却上不去。在这个情况下,必须要改结构,如怎样提高病人的数量和手术的档次、数量等等。经过3年的努力,去年的手术量和县人民医院比只差300多台。综合医院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优势,中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但是最终都要落实到对病人的服务能力上来。医改首先要改革经济运行机制,这个必须做;
第二是内部管理机制,医院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学医的,通过自己后期的努力来学习管理。通过学习,认识了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SWOT分析法、5S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具。这些真的很有用,运用好了对管理有很大的促进。
第三是上下联动机制。通过上挂,实行资源整合,对中医院、西医院都可以采取联合的方式,成果也比较明显。目前医院职能科室主任都将到浙一医院轮训,肾病、心血管、危急症科的医生利用3年时间到浙一医院进行每人不少于3个月的轮训;下挂就是院内专家下沉,到乡镇到社区,给百姓提供方便。
第四是人事分配机制,利用二八原理、KPI考核、综合目标考核进行绩效分配,拉大了职工分配差距,最大的收入差距甚至差了数倍,但是职工没有意见。这是因为事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在职代会上认真研究、讨论、修改并通过。
浙江省台州市中医医疗集团(温岭市中医院)院长陈福春:
医生患者都满意,医改才可能成功
深化医改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似乎患者、医务人员都不满意。我的想法是,医改首先要使我们的医务人员满意。病人是来治病的,但替他治病的医务人员不满意自己的环境,他怎能看好病?在我们基层医院,医院管理者首先要保证的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另外就是积极营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工作环境,使医生满意。
那么患者怎么满意呢?我的经验就是人性化服务。把患者的需求提前想到,提前做到。这几年我们推出了60多项的人性化服务举措。比如化验抽血、做胃镜治疗之后,提供免费豆浆给患者;所有出院病人免费送回家, 5辆救护车,每天分批分次把出院患者、血透治疗结束的患者免费送到家……现在来看,这些举措都是低投入、大回报的,它赢得了患者的口碑,帮助我们站稳了今天的医疗市场。第二,“上挂下联”。“上挂”,就是我们借智借力,跟杭州、上海大医院进行合作,邀请他们的专家周末、周日来院坐诊、开展手术,使老百姓足不出市就可以享受到上海、杭州的专家服务。提升了医疗品质,也带来了假日经济。“下联”,联社区、乡镇卫生院,把我们的医疗设备、医疗资源与他们共享,提供转诊等服务。第三,发挥优势,造就特色品牌。用特色品牌学科服务患者。我们一定要找准目标学科,重点打造,重金培育。且在重点培育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体现公益性。
就这样,医生满意了,患者也满意了,“医改”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