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成173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走进连云港花果山出口蔬菜示范区,不仅能看到“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优美景色,也能感受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情画意,万亩浅水荷塘更仿佛是原生态的湿地公园,而这只是我省建成的173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基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贯彻党中央“三农”战略决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帮助苏北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江苏检验检疫局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进行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基地)的建设。
“千家万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唯一出路。”正在白马湖农场开展结对帮扶的江苏检验检疫局食品处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江苏检验检疫局根据全省农场多、沿海滩涂面积广袤等特点,联合有关部门确立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基地)的目标。制定了“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其核心是“地方政府主导,检验检疫引领,相关部门联动,行业协会协作,企业支撑,全社会行动”,并选择国有农场作为“试验田”。还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认定管理办法》、《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考核办法》等制度,不断规范示范区(基地)申报、考核、监管等工作流程。多方联动,解决了示范区建设的瓶颈问题,也成为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何将“试验田”变成“示范区(基地)”?江苏农业相关部门确定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让质量扎根“试验田”。各地将GAP认证作为企业申报示范区(基地)的必要条件,提升标准化水平。江苏检验检疫局组织发布农产品示范区(基地)生产管理规范,蔬菜、禽产品、水产品示范区(基地)生产管理规范等4个地方标准。在徐州宿羊山镇,出口大蒜示范区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了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在泰州,创新实施了农药购买有保障、发放有来源、使用有记录的“三有”管理模式。
为了扩大示范区(基地)的示范效应,江苏检验检疫局组织开发“出口食品生产关键环节远程实时监控及质量追溯系统”,综合运用网络、条码识别等技术,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关键点数据的采集,结合视频监控,实现对出口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既方便企业建立质量溯源体系,又提高了检验检疫监管的有效性。连云港云台农场花果山出口蔬菜示范区推广应用这一系统后,出口农产品质量得到根本保障,全年出口蔬菜达到1.5万多吨,创汇750万美元。赣榆县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聚集企业15家,年出口泥鳅8000吨、3000多万美元,带动该镇泥鳅养殖户6000余户致富。
江苏检验检疫局负责人介绍说,到今年7月底,全省共建成省级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个,其中5个为国家级。示范基地153个,总面积达67万亩。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出口食品农产品61.01万吨,货值11.0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88%和3.78%。目前,示范区(基地)出口额已经占全省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35%以上,基地内出口食品农产品境外通关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100%,成为江苏农产品对外出口的“闪亮品牌”。
(李正法孙国防茆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