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金东区智能化管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26.01.2018  14:40

  1月24日,金华市金东区六角塘村。村妇女主任吴艳群正拿着手机扫描一只垃圾桶上的二维码,对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评。

  2017年7月,六角塘村300多户农户门前的垃圾桶都贴上了二维码。吴艳群说:“哪家做得好,哪家做得不好,我们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把检查结果发到微信群里,让村民相互监督、比学赶超。”

  走在六角塘村内,路面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每户人家门前都摆放着两只垃圾桶,一只放可腐烂垃圾,一只放不可腐烂垃圾,随便翻开一只垃圾桶,可以看到垃圾都已经分类放好,摆放在正确的桶内。

  每只垃圾桶都是“私人定制”,上面都贴着对应每一户信息的专属二维码。记者也测试了一次,扫描垃圾桶上的二维码后就能跳出农户的信息和本月已查次数,还可以按3个选项打分,分别是分类合理、主动投放、桶身清洁,共有好、中、差3个标准,将检查情况拍照上传到后台,就能完成一次评分。

  六角塘村党支部书记楼根洪说,实现扫码检查功能以来,老百姓对垃圾分类工作更加主动自觉,村里环境更美了。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是金东区探索对户考核模式的一大利器,利用“互联网+”技术,确保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和精准化。金东区垃圾分类办公室主任徐旭升说:“我们结合‘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在每户门前设公示牌,标明农户姓名、户人口数及联系党员姓名,巡检员按‘好、中、差’分类,录入智能化垃圾分类考核管理系统,并分别用绿、黄、红三色进行标志公示,实现村对户精细化管理。”

  徐旭升说:“二维码考评系统在六角塘和杨川两个村试运行之后,我们计划2018年在全区推广使用,以后还准备推出积分系统,垃圾分类可赚取积分,用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

  离六角塘村不算远的澧浦镇琐园村也是一个“网红村”,每到月末,村党支部书记严红星就急着去村口更新垃圾分类的“先进榜”和“促进榜”。“村民都好面子,谁家上了‘后进榜’,都要来找我,要求我再去他们家看看。”严红星说,后来,“后进榜”干脆改成“促进榜”,村民们你追我赶,努力将垃圾分类做到位。这种表扬先进、督促落后的做法,正是金东探索垃圾分类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金东区全年被检查农户的平均源头分类率为69.5%,农户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正在形成。

  农村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村中的垃圾经过垃圾分拣员的收集之后,会集中运到建在村子附近的阳光堆肥房。可烂的垃圾倒入一个窗口进行阳光堆肥;之后对不会烂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把可利用的纸壳、矿泉水瓶等捡出来丢入第二个窗口,等待专人回收;剩下的普通垃圾则扔进第三个窗口,等待运往垃圾填埋点。

  金东区以一村一终端为主,鼓励“多村合建”,建立了一个垃圾分类体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金东区459个行政村已建成阳光堆肥房316座,大量“会烂”的垃圾不出村就能就地处理,“好卖”的垃圾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的垃圾经乡镇转运后由市、区统一处理。

  徐旭升说:“我们定期对阳光堆肥房灭蝇除臭和使用微生物菌种,确保堆肥效果,每年组织两次对阳光堆肥房出肥,用于附近的农作物施肥,真正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与二次利用。”

  在金东区塘雅镇,有一座8村联建、采用太阳能技术的新型堆肥房,每天能处理3吨以上垃圾,多村联建,节约了30%的建设资金和70%的土地资源。借鉴这座阳光堆肥房的使用管理经验,金东区还将对一批单建且利用率不高的阳光堆肥房进行合并,平均两个村共用一座堆肥房。

  2017年,金东区累计实现“会烂”垃圾堆肥还田2739吨,折合“会烂”垃圾减量约13695吨,以人均日产生垃圾0.67公斤计,约60%的“会烂”垃圾实现了无害化还田。

  大家都理解我了

  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妇女主任 吴艳群

  我们村开展垃圾分类也有四五年的时间了,现在村民们基本上不用劝说,就能够把垃圾分类的工作做好。刚开始让村民们做分类的时候,什么难听的话都听到过,有村民嫌我们管闲事;有村民觉得垃圾分类是村干部该做的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我和几个巡检员找村民聊天,让他们做好垃圾分类,垃圾桶要保持清洁,大家都躲着我们。后来再见到村民,就先和他们聊聊家常,最后再绕个弯回到垃圾分类上来。就这么坚持磨合,现在村子的环境和以前比起来好得不是一丁半点,大家也都理解了,还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垃圾该怎么分类,比如鸡蛋壳到底会不会烂,烟蒂要怎么处理等等,邻里关系也增进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