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交警大队来了一批“小鲜肉”

21.03.2016  20:10
最近在下沙街头多了一批小鲜肉“警察”,他们都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学警。虽然看起来脸上的稚气还未消退,但穿上制服的他们,却用不那么成熟的肩膀扛起了一份社会责任。

  从警校学生,到一名合格的警察,这中间需要经历怎样的成长和磨练?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王教翔:1992年,浙江温州人

  初次踏上这个陌生的工作岗位,摆在王教翔面前的挑战很多,而且作为班长,他更是感到责任重大,从不熟悉到熟悉都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如何尽快掌握各项工作流程与规范,如何做到安全管理等等,这都是他这两个月努力学习的重中之重。

  于是他认真地学习交管的执法细则,认真听取领导还有老同志的悉心教导,从老同志身上学习工作经验,很快对交管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各项工作规范有了一个牢固的掌握,并时常自我工作总结,查找自己工作,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努力做到完善。

  近2个月的工作,无不体现着“责任重于泰山”的态度,以及人性化执法的理念。他说:“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

  赵晨捷:1992年生,浙江温州人

  去年9月,赵晨捷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正式加入人民警察队伍。今年1月,正在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学习培训的他被派到下沙承担起G20峰会安保执勤重任。

  对赵晨捷来说,到下沙交警大队月雅桥中队执勤以来,令他最难忘的一段经历,莫过于拦大货车遇到暴力冲卡的事件了。

  “当时情况紧急,我来不及想那么多,看到冲卡的司机被拦停了下来,我立马冲了上去”。打开车门,货车司机坐在驾驶位上耍无赖,硬是不配合检查。见此,赵晨捷一个箭步蹬入车内,将司机从车上带了下来,从而让违法司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不过,事后想想也有些后怕。当时如果司机采取过激的行为,那么后果可能很严重。

  朱航乘:1992年,浙江台州人

  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朱航乘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

  没成为警察前,他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各种场景:想象过坐在呼啸而来又疾驰而去的警车里;想象过走街串巷巡视在人群中;想象过静守在黑暗中看管嫌犯;想象过追捕逃犯纵横在天涯内。

  当然,也想象过身着荧光绿伫立在城市的中心指挥着来往的车辆。如今,真的来到白杨中队成为一名预备交警,朱航乘发现现实远比想象来的辛苦太多。

  这2个多月的时间了,他执勤总计达300余个小时,在老民警的带领下,从最初的早晚高峰站岗,到后来的学习OTO、开事故单和整治两非违章,累计检查机动车100余辆,对非机动车、行人的违规行为处罚累计2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