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长庆街道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
全能社工
组团化服务
一口式受理
“我们的社工现在都转型成了全能型人才,实施了‘一口式’受理后,社区服务窗口从原来10个缩减到了4个。”王马社区主任小高欣喜地说道。
长庆街道作为下城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试点,按照《下城区加快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意见》要求,在“社区减负、社工转型、服务增效”这三个方面为全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探路,努力在推动居民自治、服务精细化方面下功夫。
“一口”受理样样在行 全能社工“以一当十”
去年5月开始,长庆街道在各社区启动了“一口受理、小组服务、个案跟踪、绩效评估”的社区治理改革,集中整合了就业指导、居家养老、党员先锋等涉及群众基本生活和保障的社区事务,将社区从原来的十条线办理业务窗口减少到现在的3-4个,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从“一门式”到“一口式”的转变。如,王马社区对十条线的日常工作进行了梳理,共有事务办理类项目138项,其中能在前台窗口办结的有64项,需后台小组处理的有74项,社区平均每天为群众服务达到了70余人次。
社区不大,职能不少,城管、计生、就业等,件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项都由一到两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在长庆街道,一个3000户规模的社区,大约有社工10-13人,平均每名社工要分片负责近300户。除了负责“窗口”事务之外,社工每月还要走访50户居民,掌握情况或联系相关部门工作。因此,居民来社区办事,有时就会赶上对口社工不在,而其他社工又办不了,只能改天再来。
自从“一口式受理”改革以来,街道、社区集中组织培训,帮助前台社工由“专科”向“全科”转变。无论前台后台,主责辅助,都必须清楚全部规程流程,职责范围。据悉,经过几个月的培训,90多名社工通过了“十项全能考核”。一名窗口的社工涉及居民的十类事务都能办,“一个萝卜顶上了十个坑”。
组团式服务更专业 科学分析对症下药
社区工作的主战场应该在街头巷尾、在楼道居民中间,“一口式受理、组团化服务、全能型社工”不仅提升了社工服务技能,更把大多数社工从原来的窗口前解放了出来。
除了窗口服务的3名社工,社区又根据居民需求的变化组建了党群活动、民生服务、秩序服务等三个专业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四名社工组成,专门处理窗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提供个性化服务。
72岁的章奶奶退休前是一位小学老师,丈夫早逝,六十岁时又丧子。为此,老人非常孤独,更拒绝与外界交流。社区曾上门与老人沟通,但都无法改变老人的想法。民生服务组成立后,他们运用培训学到的专业知识,对章奶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个案服务计划,重点是从案主的职业特点着手,让小学生结对上门看望,这使章奶奶非常开心,社区又慢慢请她参加养生讲座等活动,终于解开了她的心结,现在的她仿佛换了一个人。
专业小组的社工,在独居长者家中,他们是排忧的“知心人”;在精神障碍者面前,他们是能解困的“聆听者”;在戒毒者、矫治者面前,他们又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师”……同时,这样的组团化服务,既能使社区的服务向项目化方向发展,让助人的活动得到持续性发展,又能让社工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区居民的需求,让家庭服务朝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居民自治社区减负 探索政府购买服务
“如何让居民全方位参与社区事务?”“怎么建设管理社区,居民才会真正满意?”长庆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要围绕社区管理民主化、服务社会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工队伍专业化的目标,积极探索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两轮多元、协商治理、强化自治、智慧服务’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格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去年以来,街道、社区创新了百姓议事机制,建立了一支由675名居民组成的百姓议事员队伍,对街道、社区的工作开展议事活动。2014年,通过百姓议事协商各类问题551件,解决了494件。长庆街道在推进居民自治的进程中,大到小区整治改造、停车管理,小到健身器材、石凳、晒衣架的安装都让百姓参与讨论,在公开透明中协商、决策。让“政府想做的”与“群众想要的”达到了和谐一致,保障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既让居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感受,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也为街道社区减了负。
不仅如此,长庆街道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服务中来。近年来,街道积极发展社会组织255家,现已注册登记社会组织26家。同时,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花同样的钱让社会服务机构做更专业化的事,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将居家养老、辖区路面清扫、楼道保洁等服务工作转交给社会组织,让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提高了民众的满意度。(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