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加速激活各类市场创新力

06.11.2014  12:39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开放环境,正在加速激活各类市场的创新力,与“贸易”和“金融”都紧密相关的大宗商品市场就是其中之一。从上海清算所创新业务沙龙上获悉,自贸区铜溢价掉期清算业务年底前有望上线。这是自贸区内首个大宗商品衍生品清算业务,上海清算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还将在自贸区研发推出更多以跨境人民币计价的场外市场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
  大宗商品贸易既是货物贸易,又有金融属性,是自贸试验区炙手可热的业务板块,发展规模与速度惊人。上海自贸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峰介绍,自贸区内去年大宗商品贸易规模达到660亿人民币,还不包括海外交易和离岸交易。
  而上海清算所正在做的,是逐步将境内航运及大宗商品衍生品中央对手方清算平台延伸到境外,首个推出的创新业务就是自贸区铜溢价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清算所负责人指出,从全球来看,铜溢价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是相关领域的首创,不仅能满足中国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还可以吸引境外有此需求的企业广泛参与。
  为什么首个创新业务围绕“铜”?原来,上海自贸区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铜现货集中地。眼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频率加快、波幅加大,铜市场也不例外。相关行业企业存在一些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希望借助更多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平台,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敞口。据悉,自贸区铜溢价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将以跨境人民币进行计价、清算和结算。交易主体包括具有开立自由贸易(FT)账户资质的铜行业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资金结算基于FT账户体系。上海清算所通过强行平仓和强制结算制度,将违约亏损控制在风险资源可覆盖的范围内。
  那么在自贸区里,企业如何借助铜溢价掉期这个“创新工具”,来实现套期保值、锁定成本的需求呢?比如,某一家企业在9月份时计划于12月份采购500吨保税铜,希望锁定交易成本,因此在9月份就以550元/吨买入100手12月份自贸区铜溢价掉期产品。到了12月份,若现货均价为600元/吨,那么该企业从现货市场买入500吨铜的溢价成本为30万元(600元/吨×500吨),而该企业在铜溢价掉期市场获利了2.5万元[(600元/吨-550元/吨)×500吨],所以企业实际支出为27.5万元。而若到12月份现货均价为500元/吨,那么该企业从现货市场买入铜的溢价成本为25万元,但是在铜溢价掉期市场亏损为2.5万元,所以实际支出也是27.5万元。这样就通过铜溢价掉期业务成功锁定了成本。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逐步开放,我们将逐步打通境内、境外市场业务,更好地服务于境内外实体经济和机构投资者。”上海清算所相关人士透露,继“铜溢价掉期”之后,上清所还将在上海自贸区研发推出化工、金属等目前国际市场上没有的大宗商品衍生品清算业务。通过推出更多以中国制造现货价格指数为标的,以跨境人民币计价、清算、结算的金融衍生品,逐步增强人民币定价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