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逃饭门”落幕 但逃不出这些问题
前几日,一起贯穿整个猴年春节的“上海女逃饭门”事件终于被网络部门证明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月21日,江西日报社率先报道了网络部门的调查结果: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因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进行回应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只是话题的碰瓷者,和徐某某素不相识。
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和春节假期的结束,关于此事的讨论渐渐平息,但不少人对此事依旧心存疑惑。
假新闻是怎样传播的
回望该事件的传播链条,故事的起点在2月6日,上海家庭生活消费平台篱笆网下属的篱笆社区发布了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发帖人“想说又说不出口”称,作为上海女孩,自己不顾父母阻力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男友家第一顿饭后决定逃离江西,并贴出所拍的晚饭照片。但此帖并未引起太多人关注。
次日,KDS宽带社将帖子以截图的形式转发至微博平台,成为故事的真正发酵点。
当天下午,官方媒体《华西都市报》的微博账号转发了KDS宽带社的微博,并向网友提问:“这事儿,你怎么看?”成为第二个重要传播节点。
随后,@新浪江西、@江西头条新闻 等媒体官微均转发微博,官方媒体纷纷进行转载报道,众多自媒体也逐渐加入讨论,使得该话题在网络中迅速蔓延。
在事件发酵6天后,澎湃和界面作为第一批大胆质疑的媒体,对事件的种种疑点进行推理,判定这是一则假新闻,但原因主要指向营销炒作。直到2月21日,江西日报公布了官方调查结果,假新闻的真面目才被公众知晓。
由于春节期间的热点事件有限,加上话题本身迎合了贫富差距、地域歧视、“凤凰男”与“孔雀女”、婚姻观念等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因此,这个故事在质疑声中仍旧掀起舆论热潮,登上了不少权威媒体的头条,也造就了许多自媒体的“10万+”。
尽管故事本身戳中了不少人的敏感神经,但各大论坛中类似的帖子并不少见,接受笔者采访的人士认为,上海本地论坛中一个不起眼的故事,演变为全社会持续热议的话题,媒体在此传播链条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院教师毛湛文表示,假新闻传播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媒体没有对信源进行核实,仅仅根据论坛的爆料进行转载报道。“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普通老百姓没有能力去做调查核实,新闻机构应该负有这种义务。”毛湛文说。
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看来,面对此类网络事件,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和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发声,通过深度调查进行澄清,“这样这个事情就不会闹的这么大了”。
言论的问题,只能用言论的办法去解决
如今事情渐渐平息,参与制造“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虚假网络事件的两位当事人几乎不再被提及。
这两位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对此,秦前红认为,一方面,此事处于法律中的盲点,当事人并未达到法律里散布谣言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该事件中没有一个特定的受害人,也没有呈现出直接的损害,如身体伤害、财产损失等,而法律上普遍要求有一个可以去测度和衡量的客观结果,因此,两位当事人无法在法律上进行处理。
“言论的问题,只能用言论的办法、言论的规律去解决。”秦前红说。
在舆论不断发酵的过程中,这则故事引发的“孔雀女”“凤凰男”的讨论早已冲淡了对事件真实性的争论。在许多人看来,“逃饭”事件虽然虚假,但反映的却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秦前红还是认为,从道义上讲,在一个公共社会里,人们应该保持理性,对自己的行为持负责任的态度,因此,两位当事人也应当进行反省。
调查结果依旧存疑
根据网络部门的调查结果,一位和丈夫闹矛盾后独自在家编故事的篱笆网用户,和一位半路杀出的“江西男友”扮演者,巧合地演绎出了最受关注的春节档话题。
这个官方调查结果引起了新的质疑。
“这个’网络部门’太模糊了,什么是’相关网络部门’?”毛湛文告诉笔者,“我觉得可以说得清楚一点。”
秦前红也表达了同样的疑虑:“大众期待官方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而你不但没有澄清,却还在制造另一个问题。”
持续关注此事的心理学者唐映红则认为,网络部门公布的事情真相没有任何细节。
笔者多次致电公布网络部门调查结果的江西日报社记者,但未得到应答。通过网络联系两位当事人,也均未得到回复。
曾自称是“江西男友”的微博用户“风的世界伊不懂”并未删除自己作为“江西男友”发表声明的微博,其中还有网友数万次的评论和点赞。2月10日注册、仅发过8条微博的他已有近9000名粉丝。
同一时间,在上海的篱笆论坛里,故事的始作俑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已有超过34万次的点击量。(实习生马婧 杜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