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创新三项机制成功打造全省森林经营典型示范
建德市为省重点林区县市,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78万亩,森林蓄积量86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近年来,该市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探索森林经营新模式,在将自然资源充分转化为社会效益的同时,助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完成珍贵树种基地建设5.3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1.8万亩,定向培育面积3.5万亩,抚育中幼林20余万亩,推广实施森林经营技术模式4个(针叶人工林向珍贵硬阔叶林演替经营技术模式,天然次生林目标树单株抚育择伐技术模式,松阔混交林森林游憩景观优化技术模式,马尾松退化人工林向硬阔叶混交林导引经营模式)。2012年,该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至今仍为全省唯一。2017年6月,成功举办中美森林健康经营技术交流探讨会,并与美方达成10年合作框架共识,成为推动中美林业双边合作的成功典范。
一、建立森林经营工程化施工机制,实现造林提质增速。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少且分散、农户造林技术水平不高等现状,鼓励民间成立以林农为主体营林服务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配备一支营林专业队伍。平时,政府组织营林、造林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在实施造林工程时,鼓励造林专业队伍承包造林工程,确保造林队伍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发挥专业性。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有营林服务专业队36家,培育长期从事森林经营的施工人员逾1200人,90%以上的营造林任务由专业队伍承担实施。通过几年的实践,专业队伍在营造林工作的整体管理控制,速度、效率和质量上均凸显优势,造林速度增长至原先的3倍,造林合格率从原来的60%上升至100%。今年以来,营林服务专业队森林经营工程化施工已完成平原绿化面积3413亩,数量超出省计划任务的13.8%,平均造林工期缩短30%。
二、推行营造林质量中介验收机制,实现项目优质安全。 原先营造林设计、验收工程均由基层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包办,林技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容易造成验收不实、“走过场”等现象,造林实际成林率低。针对此情况,推出第三方验收机制,林业项目中的所有环节均由中介公司进行监理和验收,以确保造林质量。机制推行以来,已发展5家林业设计验收中介公司,并出台《关于做好营造林设计验收中介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配套办法,全面推行第三方服务机制。目前,营造林项目已实现全部由中介机构验收。同时,由林业部门组建林业验收组,在中介验收的基础上,再按不低于项目总数15%的比例进行每年一查。截至目前共开展抽查三次,抽查中介合格率95%以上。 按照中介机构质量评介办法,对部分不合格的平均返工1-2次,对多次验收不合格的专业队采取黑名单措施,目前未有一家专业队列入。经中介验收的营造林验收率、合格率均达100%,保证了林业项目实施公开公平公正,降低了基层林技员的从业风险。
三、创新森林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实现荒山林兴民富。 建德人均山林面积小,山林分散,林农经营积极性低,抛荒现象严重。为切实解决当前这一困难,自2003年,该市以“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林农联动”方式,鼓励企业或林业大户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承包;2012年开始,积极培育以林业专业大户、林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森林经营体系。该市发挥乾潭种植香榧的地域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引进乾潭水碓湾农业开发公司。公司投资700余万元,承包800余亩坡地用于种植香榧,并签订了50年的经营承包合同。建设过程中,政府积极向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并帮助企业包装项目,成功获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扶持400万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乾潭180余户农户通过流转林地经营权,出售原有榧树所有权、提供劳动力等方式积极参与联动,每户平均每年增收1~1.5万元,累计增收达260万余元,带动了一方致富。此外,还鼓励林业专业大户,发展成为家庭林场,支持家庭林场、职业林农、农村能人、涉林企业等牵头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市成立新型家庭林场41家,公司企业11家,林地流转面积22.84万亩,引进林地招商项目60余个,资金2亿余元,共建立珍贵树种基地4万亩,增加就业岗位1000余个,增加农民收入2000余万元,实现了从种“材”到种“财”的转变。森林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受到国家林业局的高度关注,被认为适合在“地少人多”的南方地区进行推广。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今年国家林业局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奠定坚实基础。(建德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