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季度外贸经济形势:外贸增长 预期向好
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逐季好转态势,外部原因是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回稳,需求有所增强;内部原因是我国出台了一些支持外贸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国内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通关便利也为此加分不少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逐季好转的态势。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5.9万亿元,下降3.8%。二季度进出口6.5万亿元,增长1.8%。三季度进出口7万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增速达到12.8%。9月份出口和进口增速均显著高于预期。分析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强”字上。
首先,国家适时出台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外贸企业的信心不断增强。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和国务院的其他部委先后出台了配套措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实施方案。这些都大大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同期,国家微刺激政策密集出台,改革效应不断释放,国内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的区间。5月份以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先导指数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在高位。
其次,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回稳,外部市场需求有所增强。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年化增长达到4.6%,创10个季度以来新高。9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为57.9,为四年半以来的高位。在欧元区,9月份综合采购经理指数连续14个月处于荣枯线的上方,失业率为11.5%,继续保持2012年9月以来的低位。同时,发达市场的复苏势头也在逐步传导到一些新兴市场,当前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的经济均好于第一季度,带动我国出口市场需求明显改善。9月份,我国出口增长了15.1%,其中对欧盟、美国、东盟分别拉动出口增长2.2、1.9和1.5个百分点。
第三,通关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对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作用逐渐增强。今年7月1日,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统一版本通关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便捷通关和有效监管,既提高了通关效率,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8月1日,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合作的“三个一”模式,在全国所有直属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全面实行,进一步推动了贸易便利。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一年的运行,目前进出口的平均通关时间比区外减少40%左右,大大节约了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并带来了示范效应。
海关调查显示,今年9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3.3,较8月份提升了1.4。三季度的平均指数为42.6,较一季度的41.6和二季度的42.1分别上升1和0.5,这预示着年底的外贸出口压力将略有减轻。随着企业信心增强、国际市场需求改善和改革红利对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作用增强,特别是外贸稳增长政策的引导,使我国外贸呈现逐季好转的态势,相信今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的情况会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
当然,分析中国外贸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也要关注对外贸形势有些负面影响的方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削弱,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移在加快。二是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制造业投资的大幅下降,对出口形成了一些中期的制约。三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下跌,相应拉低了进口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当期进口值的增速。
今年初,我国确定外贸增速目标为7.5%左右。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实现这个目标,任务确实十分艰巨。我国外贸发展正处于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正从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我们除了关注外贸发展的速度以外,应当更加关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各地应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外贸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增强我国外贸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