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墩一社区要建“农耕文化陈列馆”
各种农具
火缸
箱柜
用来织布的工具
做糕点的模具
章广其展示编草鞋
搓草绳,编草鞋,做寿桃,这些老底子在农村里几乎人人都会一点的手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却是陌生而遥远的。
杭州市三墩镇吉鸿社区在新的一轮拆迁工作后,又向着城市化迈进了一步。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农耕文化不可逆转地在一点点湮没,许多传统的手艺正在流失。
为了保存老底子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农耕文化,吉鸿社区和大禹路小学甲来路校区联合开展“拾理生活旧物,保存家乡文化”活动,今后还将选择合适的场地建立“三墩北农耕文化陈列馆”。
陪伴多年的老物件舍不得扔
捐给陈列馆留作纪念
“我们种了大半辈子的田,现在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了高楼,但是这些旧东西就是舍不得扔掉,新房子里却又放不下。现在能捐出来,放到一个地方,以后还能带着孙子孙女再看到它们,跟他们讲讲当年我们这一辈人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一位老人手上拿着几件农具,往社区的捐赠点走去。
和这位老人一样,在吉鸿家园,许多村民将搬迁中整理出来的旧农具家具,一股脑儿地捐到了社区。
“这是老烟筒,过去我们经常坐在一起,抽上几口拉几句家常。”
“这是火缸,用稻草灰垫在底下,放上炭,点上火,冬天就可以取暖了。”
每一件捐赠的东西,对村民来说都是曾经生活的回忆,把这些老物件捐出来时,村民们总免不了跟社区里的小年轻说说它们的故事。
据社区统计,从3月份以来,已经陆续收到村民捐赠的几百件物品,有农具、渔具,也有生活物品和旧家具,还有旧房子的建筑石材砖料等。
这些捐赠的物品,由社区进行收集保管,学校进行整理归类,将来会选择合适场地建立“三墩北农耕文化陈列馆”,统一进行陈列展示。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魏佳阳 见习记者 华炜 编辑: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