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千斤”模式成全省样本 看一个浙北重镇的美丽之路

18.04.2016  16:10

   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 三益农场农场主陆海华最近很忙,忙着招人。这两天,正值鲜嫩的芦笋上市,但现有的40多个工人全力采摘也跟不上客户的需求。旺季招人难,已成为去年以来南湖区新丰镇的常态。这里,工商注册的规模家庭农场就达到了76个,与三益农场一村之隔的清园农庄,双休日来亲子采摘的城里人,更挤满了各个大棚。

  去年,新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739元,全镇“万元千斤”种植模式成为浙江农民增收的样本。在镇工业功能区,一批加速推进的在建、技改项目,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镇,是如何实现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齐头并进的?其美丽嬗变的背后,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竹林村有机肥厂,仅有的一点有机肥加工业务,已被移到边上的一个小车间。“今后可能就不生产了,猪太少了!”一名工人说。和有机肥加工厂一样,新丰镇与生猪产业链相关的行业,都在迅速萎缩甚至消失。镇上的知名企业欣欣饲料公司董事长陈国良感叹:“现在连竞争对手都没了!”因为猪少了,周边很多饲料厂都关掉了。

  与生猪行业的不景气相比,新丰镇的各个家庭农场却是红红火火。由陆海华等3名农民投资的三益家庭农场,工人们忙着在大棚采摘芦笋,路边停着前来装货的卡车。农场采用的是生态循环生产,食用菌生产后剩余的废菌包,可以做芦笋的肥料。

  数据显示,新丰镇目前已有工商注册的100亩以上的规模家庭农场76家,大部分从事果蔬和苗木花卉种植,有些还兼观光采摘,多数农场主都由养猪户转产而来。由于规模农业发展迅速,仅去年,全镇用于设施大棚的补助就达到了260万元,而前两年只有20多万元。

  新丰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姚金林告诉记者,在家庭农场兴起的同时,新丰镇的“万元千斤”种植模式推广非常迅速,目前面积占到了全镇耕地的四分之一,实现了粮食和生姜、地蒲、甜瓜等经济作物的套种。像“三棚四膜”生姜套种,每亩净收入可达到3万元。由于农业用工需求量大,镇上五六十岁甚至七十多岁的半劳力也变得非常抢手,除去4个月农闲,年收入仍可达到2万至2.5万元。

  今年一季度,新丰镇多项经济指标增幅有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72.1%;实现工业生产性投入2.95亿元,增幅达14.8%;区外内资完成同比增长150%……同时,中亿金属二期、东方特钢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也正在快速推进中。这两年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新丰镇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违章猪舍拆除的机遇,新丰进一步加快了“环境整治”及闲置空间的利用,镇工业功能区环境和空间得到不断提升,孕育了新恒泰新材料、亚达管件、富瑞森水刺无纺布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全镇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经济是新丰发展的根本,但良好的环境更是不可或缺。”在新丰镇党委书记沈云明看来,新丰镇要做大做强工业功能区,更要不断改善环境,提升城镇化水平。这几年,新丰镇通过商业街建设,镇区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厚,还建起了一批高档社区。但是,全镇镇容村貌和管理仍存在一些“短板”。

  为此,今年新丰镇将安排超1000万元财政资金,重拳整治镇区乱设摊等违章行为,并彻底取缔燃煤小锅炉,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的铺设,不断提升镇村管理水平。同时,在去年竹林等7个示范点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向各村推开。

(本文来源:嘉兴日报     责任编辑:吴红梅)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