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繁华改匠心 嘉兴海盐寂寞修坛匠30万个酒坛一人维护
06.05.2018 21:36
本文来源: 文化厅
19岁那年,黄建根赶上了学手艺的热潮,于是他从1984年开始就跟着绍兴的姨夫学起了修坛。初学时因手艺不精,力量控制不好,他经常会把坛敲坏,为此免不了挨姨夫的骂。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努力提升技艺,这一坚持就是34年,现在他一个人负责修补和维护酒厂的30万个酒坛和近千只酱缸。
一把长凳加上锤子、凿子、铁皮条,就是黄师傅日常的工具。几十年下来,工具被磨砺得锃亮,修补的要领也早已熟稔于心。辨别酒坛是否破损,主要靠“听”。每天,黄师傅就穿梭在上万个酒坛里敲击,找出有裂缝的坛子,再独自一人在酒厂的水泥地上修补。
“把有问题的坛子挑出来以后,用凿子加宽裂缝,以前修补的材料用的是铁砂,现在改成了树脂。坛子今天补完明天干了就可以用了。”黄师傅说,看似简单的修补过程,却直接影响着酿酒的质量。
最忙的时候是每年的黄酒冬酿和夏天酿酱油的时节,黄师傅平均一天要修几十只酒坛或酱缸。天冷时手容易开裂,天热时要在太阳底下干活。现在很多酒厂改用不锈钢桶酿酒,几乎没人再愿意从事这行当了,然而黄师傅还是坚守着这门传承了百年的老手艺。这些酒缸酒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黄师傅看来,用坛子发酵酿出来的酒香味和口感更独特。
“其实一个人做也挺寂寞的。”黄建根表示自己会一直干到做不动为止,更希望能有年轻人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以前修补开裂酒坛用的材料是铁砂,现在改为了树脂。
本文来源: 文化厅
06.05.2018 21:36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
我省借力互联网+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精品云畅享
经过连续四届的举办,文化厅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 第四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在杭颁奖
金秋十月,金桂飘香。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