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一世界
“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出来讨生活,前前后后做过木匠、漆匠、裁缝等十几个行当吧,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制作琵琶,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在宁波市海曙区阳光城小区,记者见到了这位国宝级的琵琶制作大师、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制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全国四大制琴师之一———今年72岁的俞小鲁。
初见俞小鲁,你很难和“大师”的称号联系起来,穿着朴素,发型凌乱,双手粗糙;制琴的工作室就是他那仅有40平方米的复式住宅里隔出的两个小间,甚至为了节约空间,床铺是临时搭建的,楼梯还是可以伸缩的。可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却做出了全国民族音乐学会举办的琵琶制作大赛金奖作品,网上曾炒到上百万元价格,但他不舍得,没卖。
“琵琶的琴背基本都是用红木制作,琴头也是,面板是桐木,再用牛骨雕刻成琴头的装饰。”俞小鲁的琵琶全部由手工完成,共73道工艺,需耗时2月有余。“现在好的老红木不好找了,幸亏早年买了些,近年做琴是够用了。”
1984年,俞小鲁前往上海,欲拜琵琶制作大师高占春为师,“开始高师傅并不想收我,但师娘是宁波人,她同意了,于是我就开始跟着高师傅学习做琵琶。”就这样,每年他都会在上海待上三个月,一学就是十几年。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凡事喜欢钻研,喜欢创新。”2013年,俞小鲁获得了《便于装弦和调音的古琴雁足》的国家发明专利。“古琴装弦是个技术活,一根弦断了,只能送到专业人士地方,装弦、调音的过程起码一星期。”俞小鲁得意地告诉记者,现在有了他的方法,换根弦只要几分钟,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俞小鲁撰写的《琵琶制作大全》已经完成了一半,但一个让他更着急的问题却时时困扰着他———后继无人。“琵琶是‘弹拨乐器之王’,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琵琶的制作手艺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万一到我们这里断了,那就太可惜了。”平素较为内向的俞小鲁,说到此言时略微有些激动。(宁波日报 严龙 周维强 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