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向以青瓷著称 这块墓志有何奇异却成宝

20.11.2017  17:45

  古代墓志多用石材,青瓷烧制的墓志极为罕见。温州博物馆内就有一方独一无二的青瓷墓志。它的主人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它曾经历浴火后的重生,也补充了宋史的现有记载。这一期,就让我们来认识这方传奇墓志和它与温州的那些故事。

  “洵海内仅有之品,不独为龙泉窑器放一异彩也”。1961年,已故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来到温州博物馆考察,在看到一件文物后惊为奇遇,赞叹道。

  这件放异彩的器物就是南宋青釉叶适墓志,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是一件怎样的墓志,又何以如此珍贵?它的流传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故事?

  11月7日,记者走进温州博物馆历史馆见到了这件传奇的宝物,在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的讲述中,一段曾发生在这件器物上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展开来了。

  记者眼前的这件长方形的墓志与叶适的两本著作一起,被安放于博物馆内的一个独立展柜内。据伍显军介绍,这方墓志高33厘米,宽24厘米,厚3.5厘米,正面从右至左书黑釉篆书“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淳祐十年吉立”三行十八字。墓志为瓷土烧制,胎质细洁致密,胎色白中泛灰。正面及边缘施青绿釉,釉质厚润透明,玻璃质感强,光亮照人,釉面有冰裂纹。背面无釉,呈深褐色。

  它看起来并不起眼,又如何成为了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

  其实,这方墓志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大了。伍显军告诉记者,首先,是它的材质。据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看,古代墓志多用石材,以青瓷烧制墓志极为罕见。这方墓志的青瓷还非普通的青瓷,而是龙泉窑烧制的青瓷,价值更大。龙泉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产品曾享誉海内外。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它的釉色之美达到了顶峰。墓志显现出来的淡绿釉色也是当时所创烧的“粉青釉”,所以更显珍贵。其次,墓志采用釉下彩工艺烧制而成。工匠先用褐黑釉料在墓志瓷胎上书写铭文,然后在其上施以淡绿釉料,再入窑以高温一次烧成。虽经高温熔融,字体仍清晰可辨。柔和淡雅的釉面衬映着黑色字体,分外端庄悦目。再者,这件墓志也补充了宋史的现有记载。《宋史·叶适传》中的“卒谥忠定”认为叶适的谥号是“忠定”。这件墓志篆书所写“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则表明叶适的谥号是“文定”,与史书记载有出入,“目前很难说两者孰对孰错,但这方墓志的出土确实对现有的记载有所补充”,伍显军表示,“也证明清晚期瑞安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有关叶适谥号‘文定’研究的正确性”。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方墓志其实并不完整,左下角缺了一小块。是出土的时候损坏了吗?没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有一段墓志失而复得、浴火重生的曲折故事。

  根据梅冷生《记叶适墓志》一文中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还原这段故事:

  墓志是1940年在温州慈山叶适墓出土的。出土时断为两截,温州当地的一名工匠得到后,卖给了温州的金石家谢磊明,谢磊明从事篆刻艺术,知道这方墓志很珍贵,这便珍藏起来了。1948年10月,位于市区杨柳巷的谢家遭火灾,这方墓志也不幸罹难。虽然家已烧毁,他还是不惜在瓦砾堆中找寻这方墓志的下落,终寻得残片若干,寻得还不够,他还让工匠将其修复完整,但左下角还是缺了一小块。谢氏复督儿辈穷目搜剔,然终不见残块踪迹。1950年6月,谢先生将墓志赠送市图书馆,后移交市博物馆。

  这也解释了墓志表面布满修复与粘合痕迹的缘由。修复并非墓志来到博物馆之后进行,而是在来博物馆之前已经完成,这方墓志的价值和金石家谢磊明的独具慧眼也可见一斑了。

  还有一个问题,既然龙泉窑在南宋时如此珍贵,那么,又是谁为叶适制作了这块贵重的青釉墓志呢?

  巧的是,墓志上所写的“淳祐十年”,即1250年,正是叶适的百岁诞辰,这只是巧合吗?在伍显军看来,这其中或许有某种关联,“很可能是他的后辈为了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专门在龙泉定制的”。此外,在厚实的龙泉青瓷上刻字并不容易,“这方墓志可以说也代表了当时龙泉制瓷的高超技艺”。他说。

  这方墓志之所以珍贵,也与墓主人叶适不无关系。叶适是何人,与温州又有何联系?

  先来看一下叶适的基本介绍。叶适,字正则,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生于瑞安,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在哲学、文学和政治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历官武昌军节推、淮西提举、湖南转运判官、吏部侍郎等。开禧二年,遭投降派诬害罢官。后奉祠家居,著书讲学。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于永嘉,享年七十四岁。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

  他对后世的贡献与永嘉学派这个在历史上地域特征鲜明的学派密不可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永嘉之学,教人就事学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矇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

  南宋时期,恰处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点上的永嘉(今温州)区域工商业逐渐获得空前发展,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在这里逐渐聚集起来,以贸易性手工业为基础,迅速形成自己的财富,社会基础逐步发生变化。他们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并希望能减轻捐税,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发展商业。

  这时出现的永嘉学派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重视史学研究,尤其重视实用,重视事功为特色,批评理学和心学,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在“重农抑商”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永嘉学派率先提出了“以利和议,不以义抑利”的思想,并提出“通商惠工,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发展商品经济。这些也成为今日“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

  南宋之时,永嘉地区的学者辈出,郑伯熊、郑伯海、郑伯英、陈傅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出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

  《温州嘉靖府志》说:“(叶适)言名重当世,四方学者,仰之如山斗……远而高丽,捐金购求其文。”可见,永嘉学派在当时的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其思想曾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永嘉学派也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一方墓志的背后是一种万世流芳的思想流派,也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温州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