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喜:善用疫情风险评估机制分类分县推进复工复产的建议

19.02.2020  02:10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省社科联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充分发挥“”字优势,发动新型智库和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与科研机构、社团和民研机构、之江青年学者等,围绕疫情防治中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文、传播等领域引发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做深度、前瞻、独立的研究,以如何应对疫情引起的经济社会问题、各种风险的防控、加强社会治理等为主题拟定了40余个选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对策研究,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特殊战役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现陆续推出相关研究成果。


一、当前我省复工复产面临的主要困难

针对疫情冲击下企业困境,我省各地均出台了扶持政策,设立财政纾困基金、复工专员,鼓励区内健康员工参与复工工作,鼓励企业共享员工,甚至鼓励公务员和党员到复工企业顶岗。但从总体来看,各地复工复产仍存在复工率较低、员工短缺、供应链保障不足等困境。对照常态条件下的市场体系运转情况,导致复工困难的原因,除防疫物品短缺和市场“冻结”之外,关键卡点仍在于防疫一线人员、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顾虑。



二、发展建议

我省是市场大省、经济大省、外贸大省、中小微企业大省和外来常住人口大省。为减少疫情对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冲击,争取疫后经济发展的主动,恢复信心,推进社会有序流动和市场高效运转,强化复工复产工作,仍是关键所在。建议在综合利用区域五色法风险评估和人员三色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容病”容错机制,在加强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分类分县施策,解除顾虑,打通梗阻,确保“人管住、物畅通”,让复工复产工作真正硬起来。

1.强化风险评估,建立“容病”机制。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大数据支撑、风险评估、防线卡口、网格化管理的高效防疫体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人数持续下降。只要能够精准识别,把控“三返”人员“变量”,切断传染通道,少量病例并不会引起大的社会风险。按流行病学要求,针对重点人群高标准保留有效防控措施的条件下,设立“容病”机制,零星案例的增加不改变风险等级。复工过程不排除存在新增病例的可能性,但只要新增病例与疑似病例是偶发的,在可控风险内,除对相关企业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控外,不影响区域整体已有的复工工作。县级政府需要对涉事企业就隔离事项等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

2.善用风险评估,分类分县施策。解除顾虑、恢复信心,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等级。建议全省适时从一级响应降为二级响应,或在全省保留一级响应不变的条件下,按风险评估等级分县推进防疫与复工事宜。一是允许和支持12个低风险县(市、区)率先降低响应等级,全面恢复社会常态,激活社会活力与经济活力,为全省经济发展率先注入动能。允许有条件的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复工,恢复县内公共交通,但禁止不带口罩人员乘车。如果风险水平在第2个14日观察期内没有变化,启动区域内全社会复工,只要企业安全条件达标,不论产业和规模,均可复工。二是较低风险的53个县(市、区),参照低风险区域,适度调整全面严控标准,可以加快启动全面复工状态。中等风险县域,分类加快推进复工进程。高风险和中高风险县域,分类做好复工预案,率先推动事关民生中小企业、规上企业和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复工,分类分步推进复工。三是强化动态管理,连续一周没有新增确症和疑似病例的,适时调整风险等级。

3.强化系统评估,提升整体效率。防范输入型病例是复工条件下的防疫重点。一是强化法律震慑作用。对故意隐瞒和恶意行为导致疫情扩散的,对当事人从严追责。加强督查,严禁各地层层加码,切实保障人流和物流的畅通。二是做强技术防控分析。通过大数据、红外测温和无人机防控等手段,提升精准识别和防控能力。三是做实人员三色风险管理。鼓励各区域由高条件阻人向优条件抢人的转变。发挥用人单位在复工防疫中的主体优势,形成社区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输入型病例防控机制。四是强化发热病人源头评估管控。严格药品管理,加强发热门诊集中定点疹疗,视病情进行留院观察治疗和居家医学观察。五是加强心理疏导。通过设立心理热线、心理防疫科普微课和心理支持微信群,缓解社会成员对社会流动和复工的安全顾虑。六是完善容错机制,鼓励地方官员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