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青:与王星记一同成长的43年 从制扇女工到非遗传承人

20.08.2018  09:35

孙亚青,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星记扇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杭州G20峰会期间,王星记扇子作为“国礼”惊艳亮相。刚刚出炉的2022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是六大元素之一,再一次将王星记代表的杭扇呈现在世界面前。

王星记现任“掌门人”孙亚青在王星记百年之际进厂,从一线工人做起,车间主任、门市部经理、副厂长、厂长,一步步成长为企业掌舵者、非遗传承人。与王星记一同走过的43年岁月里,无论潮起潮落,她始终坚守“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匠心精神,亲身参与和见证了王星记品牌建设发展的坎坷历程,并带领王星记拥抱改革开放,紧随时代变化,开拓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让世人看到了百年老字号王星记风雨不倒、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

孙亚青1975年进王星记扇厂,那年正值王星记成立100年,她说只要记得王星记几岁了,就知道自己进厂几年了,她和王星记是一同成长的。

谈起与扇子结缘的43年,既是时代和命运的偶然,也是她的性格和兴趣使然。在孙亚青的记忆里,每天上学路过位于解放路上的老王星记扇厂,放学在扇厂门口踢毽子、跳牛皮筋,从玻璃橱窗里看各式精美的扇子,是童年里最简单的快乐。

读中学的时候,看到姑姑在做王星记扇子的外加工,帮她打下手的时候,发觉自己蛮感兴趣的,上手也特别快。每次去交扇子的时候被老师傅夸有天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于是,孙亚青主动请缨自己做,一个月还能挣上十几块钱,多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孩子们有各种玩具可以玩,做扇子这样的手工劳动对于我来说更多是一份乐趣。”毕业后,孙亚青主动选择到王星记工作,甚至放弃去邮政、铁路部门工作的机会,这份工作一做就是43年。

刚进厂的时候,好学肯干的孙亚青总是哪里需要人就去哪里。没过多久,她就能熟练出色地掌握基本技术。当时的俞厂长觉得这个小姑娘悟性好、肯吃苦,便问她想学什么技术,胆大要强的孙亚青提出要学有难度有技术的“拉花”。

在薄薄的扇面上,用钢丝拉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上万个小孔,组成千变万化、虚实相宜的精美镂空图案,镂空越多,难度越大。

这门手艺学会容易,学精就难,每天就像拉锯一样反复用钢丝锯着木片,一天练习下来,手指手臂酸痛不已。听师傅说练上15天疼痛感就会明显减弱,我就含着泪咬着牙,一天天倒计时。”孙亚青不止在“拉花”上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而且在十几年间,她换了6个制扇工种,每一个都练到炉火纯青,这也使得她之后在管理决策、技术创新上有足够的话语权。

2008年,王星记制扇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作为王星记檀香扇第四代传人,孙亚青是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和第三届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2017年被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首批“浙江工匠”,还被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一名普通的制扇女工成长为“非遗”传承人,孙亚青见证了王星记从昌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整个过程。43年与扇相伴,孙亚青已是一个十足的“扇子迷”,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惦记着扇子,大家说她是为扇子而生的人。

  • 1
  • 2
  • 3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应丹 张凡 摄        编辑:实习生 陈冰纯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