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让湿地之美融入生活

13.02.2018  16:25

  中国绿色时报2月13日报道(作者 蒋艳 胡雨) 每到冬季,大量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沙秋鸭会飞抵重庆市越冬。随着越来越多的湿地得到保护和治理,重庆市民们期盼的“山清水秀”愿景,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目前,重庆市已有13个国家湿地公园获得授牌,计划到2022年,全市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将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

  湿地修复与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庆市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湿地修复和治理的规划制度保障。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首次划定310万亩湿地生态红线,明确了构建湿地保护与修复体系的目标。全市每年开展打击毁湿开垦等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减少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确保湿地资源总量不减少。

  在构建湿地保护与修复体系过程中,重庆市一方面加强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各级建设资金投入湿地生态恢复和修复,并以建设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为抓手,不断完善湿地生态保护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累计投入林业项目资金约2.6亿元,对黔江小南海、开州汉丰湖、巫山大昌湖等重要湿地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建设,并指导督促各相关区、县落实配套资金,细化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质量。另一方面,重庆市加强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生态修复,创新消落带治理技术,改善消落带湿地结构和生态功能。

  2017年,重庆市共实施湿地自然恢复30万亩,人工修复4500亩。此外,重庆市还首次试点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目前,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已在开州、酉阳、巫山、大足4个区(县)全面铺开,共补偿湿地公园和保护区范围水域、耕地、林地面积8.1万亩,其中补偿农户面积2.5万余亩。

  为让市民充分享受湿地保护所带来的生态福利,重庆市的湿地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位于九龙坡区和高新区交界处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重庆市建设的第一个湿地公园。“彩云湖不仅景色好,公园的设施也完善,连婴儿车也可以推进湿地公园里,真是太方便了。”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陈丽娟周末经常推着婴儿车到彩云湖游玩。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曾经也让游客们望而却步。在陈丽娟的记忆里,以前的彩云湖一带臭气熏天。随着近年来持续治理彩云湖水质,如今,湖水水流清澈,空气也变得更加清新。目前,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建成2.8公里的环湖步道及无障碍通道,新增17个文化景观节点,重点打造云湖双桥、桃花半岛、桃花诗廊、车水欢歌、杉林烟雨等环湖十景,种植了红叶碧桃、白碧桃等品种的桃花1100余株。一到春天,上千株桃树沿湖怒放,为彩云湖畔增添了美景。

  在南岸区的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除了美丽的山水景观,还有颇具特色的科普宣传教育区,吸引了很多小朋友。迎龙湖原本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村饮水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性水利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保护好这一湖碧水,南岸区经过数次修编,最终将湿地公园保护面积扩大到222.1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5.51公顷。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启动建设后,重庆市快速推进公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污染企业、养殖场等进行了整治和关闭,极大改善了迎龙湖湿地生态环境,使迎龙湖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三类标准以上。目前,迎龙湖已成为重庆市主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具有调节主城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成为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旅游、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玛纳斯:依法保护湿地 再造美丽乐园
  春日阳光下,游湿地、赏雪景、观天鹅……这个春节,林业厅
京津冀生态共建 天更蓝水更清心更爽
  四年来,三地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