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八旬老人十年坚持写党史 献礼建党95周年

29.06.2016  12:07

  中新网丽水6月28日电(记者 李婷婷 实习生 陈洁)一叠厚厚的泛黄手稿,无声地倾诉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杨金宝老人数十载的呕心沥血,描摹着老人六上杭州,三往上海、南京的万里足迹。60年斗转星移,曾经血气方刚的小伙步入耄耋之年,唯一不变的是他心中秉持着的“将红色历史和不朽精神传承下去”的信念。

  现年87岁的杨金宝,在退休后相继出版了《难忘的人》、《红旗插上安岱后》,而在建党95周年前夕,老人历时10年创作而成的《战斗的一生》也终于在今年七一前出版发行。

  这位家人眼中“执着”的老人,以整理创作红军挺进师和浙西南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为己任,用了大半生光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传承红色文化的梦想。

  40年风雨兼程史料采集不遗余力

  1935年,6岁的杨金宝在老家松阳县玉岩村的一片稻田里亲眼目睹了被捕后的卢子敬英勇就义。因缘际会下,1956年9月,到松阳县枫坪乡斗谭小学任教的杨金宝由于没地方住,被安排住进卢子敬烈士家里。

  由于经常听卢家子女谈起曾任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玉岩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松(阳)遂(昌)龙(泉)三县游击副总指挥的父亲和陈凤生、陈丹山等烈士当年的革命故事,一个梦想逐渐在杨金宝心中成形:“将卢子敬、陈凤生、陈丹山这些烈士的事迹写出来,教育下一代该多好!”

  此后,杨金宝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遍松阳县的村村寨寨,搜集当年红军生活战斗过的历史资料,遍访了遂昌、松阳、龙泉三地健在的老红军和老游击队员。为了收集更多史料,杨金宝还自费六上杭州,三往上海、南京,走访了40多位挺进师的老将军和老首长,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其中,和粟裕将军的会面让杨金宝终身难忘。“1962年我到南京走访当年的老同志,刚巧粟裕将军也在南京视察工作,他亲切地接见了我,还鼓励我写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教育后人。”来自老一辈革命者的鼓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杨金宝创作的信念。

  然而文革期间,杨金宝收藏的粟裕、王永瑞等老一辈革命家给他的书信和走访笔记等珍贵资料被搜走,这意味着很多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又要从头开始。不过杨金宝没有放弃,文革结束后他又重新着手资料整理,1982年,他再次北上杭州、上海等地,走访还健在的当年挺进师的老干部。

  经过40多年的资料收集、积累,杨金宝知道,要撰写这么重大的历史题材,凭借自己有限的写作水品难以胜任。因此在58岁那年,他参加了“南京青春文学院”和“北京儿童文学创作讲习所”为期3年的函授学习。

  10年笔耕不辍著书演讲发挥余热

  1990年,退休后的杨金宝开始着手创作《难忘的人》一书。第二年,丽水市关工委成立,老人被聘请为松阳县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成员,从此过上了“写革命历史,讲革命历史”的退休生活。

  1999年国庆节,讲述卢子敬革命生涯的作品《难忘的人》出版发行,该书被松阳县教育局列为向中小学生进行革命教育的乡土材料。五年后的2004年国庆节,讲述烈士陈凤生、陈丹山等人事迹的《红旗插上安岱后》也正式出版发行。

  两部书出版后,杨金宝觉得离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尚有差距,于是第三部书的写作开始了。八旬高龄的他,每天坚持写作一两个小时,整整十年的笔耕不辍终于孕育出这部20万字的《战斗的一生》,2015年春节,杨金宝完成了自己的第三部作品的书稿。

  《战斗的一生》讲述了烈士陈凤生短暂一生的革命传奇。陈凤生是松阳人,从小就有远大的思想抱负,1935年在迎来红军挺进师后,这位高山背上的血性汉子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并成为玉岩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松(阳)遂(昌)龙(泉)三县游击总指挥,带领战士开展艰苦卓越的游击斗争。之后在敌人重兵包围后,他为了乡亲们和自己亲属免遭迫害而被捕,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该书获得原红军挺进师第四支队政委、解放后任浙江省军司令员的张文碧亲自题写书名。

  “老人家去年春节前把手稿交给我的时候,我非常惊讶,虽然知道他之前已经出了两本书,但第三本书的创作,平时他很少说。”对于父亲这么多年的坚持,杨金宝的儿子杨建胜很支持,他认为老人的行为是子女学习的榜样。

  “以后老人可能还打算继续写,毕竟了解当地革命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整理多少算多少。”杨建胜表示,父亲手中还整理了许多一手的史料,未来不排除儿女接棒,继承父亲的意志继续整理创作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