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高端要素项目纷纷落户 看海曙如何赋能民营经济

25.12.2018  20:01

  当下,一些制造业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正经受新的挑战。民营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为它们赋能,让它们抓住挑战中的机遇顺利爬坡过坎,成为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近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来到宁波市海曙区,探寻破解之道。

  海曙地处宁波市中心区域,制造业发展曾一度受到空间掣肘。2016年宁波区划调整腾出发展空间后,海曙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400多亿元提高到1000多亿元,成为宁波制造的重要一极。海曙紧盯民营企业创新短板,以创新为抓手,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活力。今年1月到11月,海曙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1.0%。

  厚植智造沃土

  搭就创新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了。”12月初,一个重磅利好在海曙干群的微信朋友圈里刷了屏。这个下设两个共性科研平台、3个创新中心和4个前沿技术实验室的研究院,就落户海曙。这也是近两年来在海曙扎根的第4个创新平台。

  今年9月初,世界顶尖机器人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团队与海曙签署“两院一园”总部基地项目,将建设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和清水湾(宁波)智能产业园;以国内自动化领域顶尖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技术团队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自今年4月初与海曙签订合作协议以来,下属3个产业化公司均已注册完成,目前业务运转正常。而在此之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谭建荣领衔的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已在海曙落户。

  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宁波这片正向智造转型的制造沃土,充满了巨大吸引力。“这里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企业有着较好的基础,而且有着积极的求变求新意识,希望通过转型升级来提高竞争力。”在李泽湘看来,发展机器人产业需要的几个条件宁波均具备。

  一组创新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今年1月至10月,海曙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费支出13.24亿元,同比增长38.8%;发明专利授权数458件,同比增长22.8%。

  一个个创新能量巨大的平台进驻,让制造业后起之秀海曙迅速厘清了发展思路——嫁接创新平台赋能本地制造业,一方面为海曙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赋能,另一方面带来全新的制造产业和产业链。

  瞧,人工智能、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当下制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人才和项目等高端要素纷纷落户,一出创新大戏正在海曙酝酿。 

  “要素越集聚,资源配置的自由度越大,配置效率也越高。当这些创新平台的各种要素深度发酵后,将会形成全新的发展生态。”海曙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留住关键人才

  抢占“智”高点

  如今,庞立荣再不用为何时更换刀具而头疼了。作为宁波培源股份有限公司连杆(自动化)车间的一线操作工,有着12年工龄的他,也很难判断更换刀具的准确时机。如今,他有了“好帮手”——智研院设计的MES系统。只要设计好程序,刀具使用达到一定次数,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

  传统制造业占比重高是当下浙江经济爬坡过坎的掣肘。这一点,在海曙体现得尤为明显。产值规模翻了几番,可传统制造业占比大、产业能级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传统制造业占比高达80%,亟待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密度较高的洞桥镇,汽车零配件产业占到这个百亿工业镇产值的60%。“2016年全镇制造业企业摸底调查中,我们发现制造业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方向转型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认为,不走这条路,2年至3年后竞争力肯定下降。可究竟怎么做,多数企业没方向。”海曙区洞桥镇党委书记戚燕枫介绍,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传统制造企业尤其中小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创新人才,升级难度很大。

  矛盾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市场蓝海,足以成为吸引人才的筹码。戚燕枫也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在宁波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2017年2月谭建荣院士的智研院落户在了洞桥镇。“我们这个小镇上一下子来了10多名博士,到现在博士增到33名,为本地汽车零配件企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助力。”戚燕枫说。

  “多亏了你们,在今年汽车行业整体萎靡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和保时捷、路虎、奔驰等一线品牌保持密切合作,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还有两位数的增长。”当着智研院专家团队的面,培源股份董事长俞培君笑言底气来自于“外脑”带来的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和智研院合作,公司投入上亿元进行车间数字化改造,大大提升了竞争力。俞培君仍意犹未尽,“后续其他车间都要改。”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一招。可光吸引人才还不够,还要留住并用好人才。与多数地方单纯靠补贴不同,海曙用市场化的手段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谭院士的智研院由院士担任企业法人,这在浙江并不多见;李泽湘教授目前已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宁波的项目上。留住了关键人才,就能不断吸引更多人才为我所用。”海曙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海曙拥有各类人才近20万,其中智能制造领域人才超4万名,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团队)62人(个)。

   协同技术市场

  营造创新生态

  在海曙的数字经济集聚平台打造过程中,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一系列优质项目正在宁波(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筹备上马。据介绍,产业园还将引进和培育工业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安全、控制芯片和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李泽湘团队的“两院一园”中的“一园”即清水湾(宁波)智能产业园,则主要承接研究院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对接孵化成功的科技型公司,鼓励进入园区创新发展。

  记者发现,在海曙入驻的创新平台有一个鲜明特色,设立研究院的同时配套产业园。以工研院为例,它的考核标准不是专利数、论文数、科研项目数、人才数等量化杠杠,而是孵化多少高科技公司。

  “这批创新平台从成立之初就大不一样,它们孵化的并不是一项项技术,而是致力于成为孵化项目的公司。它们的机制很灵活,采取项目制,实现成熟一个剥离一个,将项目推向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实现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海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难发现,在制造业升级的创新生态体系中,海曙本地企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海曙当地企业金泰股份参股了谭建荣团队的智研院,“我们的使命是面向产业需求,做实验室到工厂‘最后一公里’的开拓者,实现市场化运营。”金泰股份董事长、智研院常务副院长朱海标告诉记者,“谭院士负责定方向,傅建中教授负责带研发团队,我负责市场对接。之前,金泰股份只是一家机床企业,如今变成了智能制造整体方案解决服务商。”

  目前智研院以海曙为中心,已为雅戈尔、帅特龙、培源等超过20家有影响力的宁波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智能工厂改造服务。“科研成果的转化,市场非常重要。我们有技术,金泰有市场,它有几千个客户,合作效果非常好。”智研院执行院长傅建中说,他们的探索就是要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问题。

  一直心怀打通“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李泽湘教授,将海曙视为圆梦之地,他认为,“关键是要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打造一个科技转化的良好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