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持续“清障”打造宽松优质市场准入环境

30.11.2018  16:42

  今年以来,海宁局牢牢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立足职能实际,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冲锋在前、谋深做实,着力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大优化,抢占经济发展新机遇。目前,全市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已压缩至当场办结。今年至10月底,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2565户,累计市场主体85134户,注册资本2368.5839亿元,呈现出内资企业稳步增长、小微企业持续发力的良性趋势。
  一、清除机制障碍“放心跑”,夯实市场准入服务基础
  一是突出硬件支撑。落实做好“窗口服务+”,审批服务特别设置“自助服务区”,在该区为办事群众免费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杜绝群众因部分材料缺失再跑一次的现象发生。
  二是落实制度保障。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新“20条”,“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制度,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简易登记制度改革制度,“容缺受理”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市场准入服务实效,改善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强化人员配备。设置商事登记综合服务窗口12个,分为窗口咨询、通办受理、后台审批、证照发放等四个模块,配置12名业务骨干与10名编外人员,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二、清除路途障碍“就近跑”,下沉市场准入服务末梢
  一是数据跑路“网上办”。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以实现“让数据多跑步、让群众少跑腿”为工作目标,创新服务,按照合法、简便、高效的原则,简化优化流程,全力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运用。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转变为“键对键”服务,从而迈入“无纸化、无介质、无费用、零见面”的新阶段,真正实现申请人办事“零跑步”,大大提升办事便利性。同时推行证照快递服务。加强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与邮政订单管理系统、快递公司系统对接,实现营业执照邮寄信息自动推送至邮政快递系统,证照快递送达,群众足不出户取执照。新设企业网上申报率达90%以上。
  二是市镇同权“下放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延伸,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民众,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就近办”“少跑路”。先后多次向相关市场监管所(分局)延伸下放企业登记等权限。目前,该市长安、许村、盐官、袁花、黄湾、马桥、丁桥、斜桥、周王庙等地所(分局),均可以市局名义,直接受理、核准除股份公司、外资企业等特殊业务外的部分登记事项。
  三是网点赋权“延伸办”。建立村社代办网点,首批共确立村社代办服务点17个、代办事项11项,确立村社代办员22名、市场监管所(分局)业务联络人13名。以村社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代办、咨询等服务功能,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代办、咨询等服务,打造市场准入“移动窗口”,最大限度缩小政务服务半径。持续深入开展与银行网点的登记代理合作,不断增加参与银行网点数量,延伸登记窗口服务覆盖面。保障银行登记人员配备率与专业性,实现办事人员“就近跑一次”银行便可完成相关申报工作,证照由快递实施送达。
  三、清除流程障碍“加速跑”,提升市场准入服务质效
  一是实施“容缺受理”。出台“容缺受理”机制操作指南,统一口径,统一收件。窗口针对具备基本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企业,采取自由选择原则,由企业自行选择邮寄或现场补齐的方式,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及办理时限。目前,容缺受理收件达90%以上。
  二是落实“先照后证”。在办理登记注册时,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并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在办理登记注册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经营项目的审批部门明确的,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相关审批部门,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实现无缝衔接。
  三是开启“证照分离”。从11月10日开始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问题,突出“”后减“”,全面改革审批方式,精简涉企证照,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以期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路桥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成效初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工商局
桐乡市多措并举优化涉水审批办理
【本站11月23日讯】为深入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水利厅